统编教材课文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2024-04-09 06:46: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统编教材课文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欢迎阅读!
留别,统编,课文,梦游,解读
8.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缥缈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第一段写梦游的诱因。先以整齐的对句写出两个虚实相映的形象,以仙山的虚幻难觅反衬天姥山的实际存在,表现出诗人对名山胜境的向往。接着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的雄伟形势。“横” “拔” “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的外形,而且赋予强烈的气势和动态感,为第二段的梦游作了铺垫。

第二段写梦游,是全诗主体。“我欲因之梦吴越”承上启下,由醒境转入梦境。梦境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至“渌水荡漾清猿啼”,写梦至剡溪的情景。着一 “飞”字,形容历程之快,显示游山之心切。驾长风,披月光,越镜湖,抵剡溪,来到当年谢灵运留宿处,眼见荡漾渌水,耳闻清猿啼鸣。于是游兴更浓,连夜登山。第二层次至“空中闻天鸡”,写梦登天姥山的情景。 “著” “登”动作的连写,可看出诗人迫不及待登山的轻捷情态。到达半山时,眼看海上日出,耳闻天鸡鸣叫,诗人心境是愉悦的。第三层次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幽深的峰峦中所见的惊险神奇的境界。这是梦游的重点。白天的游程,只用“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二句概括。正当游赏极乐时,夜幕突然降临,这时出现了可怕的景象:熊咆哮,龙吟啸,岩泉为之震荡,深林为之战栗,峰巅为之惊惧,浓云欲雨,流水腾烟。接着用四字句写闪电雷鸣,山崩石裂,洞府石门,轰然中开。于是,诗人把幻想推向高峰,用瑰丽的色彩描绘神仙世界:天空广阔,无边无际,日月高照,楼台辉煌,仙人们以霓霞为衣,以风为马,纷纷飞下。老虎弹瑟,鸾鸟驾车,神仙之多,犹如乱麻。这是梦游的高潮。第四层次即第二段最后四句,写梦醒情状。诗人惊醒回到现实,不禁长叹,觉得枕边缭绕仙气的烟霞顿然消失。这一段写得色彩缤纷却层次井然,迷离惝恍而跌宕多姿。

第二段写梦游后的感慨,点出全诗主旨。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对权贵的抗争。全诗不写惜别之情,却借“别”抒怀,另有寄托,写成惊心动魄的记梦游仙诗,在构思上匠心独运,在表现手法上别开生面。

全诗的特点有二:

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古体诗,可以兼用或长或短的句子;用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是比较少受格律拘束的。李白很善于写七言古诗。这大概是由于这种诗体流畅自然的特点,更适合于表现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虽然以七言为基调,但是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非常协调。这是因为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串,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这是十分恰当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体会此诗豪放飘逸的审美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对诗中游历山景和幻入仙境的部分,要展开想象,进行还原式鉴赏。对诗中清幽、壮丽、惊怖、神奇的景色特点要有体悟,对诗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要能梳理。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fd55d7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2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