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建设之我见

2022-05-07 09:40: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建设之我见》,欢迎阅读!
基础建设,事业单位,财务,行政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建设之我见

作者:宁保健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7



摘要: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有待提高,存在的财务问题较多。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特点,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建设,建成严格有效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社会职能更好的实现。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础;建设

一、研究背景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属于一类特殊的社会组织,其根本职能是为社会事业服务,并承担着一些基本的社会职能与政府职能。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是影响整个事业单位工作运营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但从当前的实践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之处,究其根本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人员认识的原因。同时,也存在着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控不力,财务管理体制有待优化等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浅谈探索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促进其财务基础建设的途径。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核算基础还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要有效地完成会计工作,需要单位中的各方面的工作也要有效地完成,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运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特别是不少处于基层的单位,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甚至一些领导,对于财务的认识不到位,对于财务还简单地定位在“算账、报账”的层面,使得办理业务的规范性、核算的统一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违规开支、不按限额办理业务,相关票据、附件不齐全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再比如,在收入管理方面,某些事业单位的收入没及时存入银行,坐支、挪用和违规出借的现象还存在;定期、不定期的盘点形同虚设,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在当前公务卡的约束条件下,也存在着一些事业单位不严格按公务卡的要求进行公务办理、报销等情况。这充分说明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基础还不够健全。

(二)内部控制不完善不到位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根本属性不是“盈利”,因此在管理观念与服务观念方面还与企业存在着典型的差距。虽然近年来“八项规定”出台后,对于为民办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内部财务处理方面的认识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建立与执行覆盖单位各业务层面的内控制度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所以不少业务都没有按照内控制度来完成,内控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使得单位的一些业务存在着风险点。同时,内部控制中对于权利和义务边界的规定会在无形中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增大工作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更倾向于以更为简便的方式进行财政会计的监督检查,内部控制也就不能贯彻落实好,对于内部控制的风险点、控制措施等的执行也往往觉得繁琐而处于搁置或半搁置状态。

(三)预算工作做的不够扎实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认知不足,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更关注的是单位的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所以,某些事业单位就是因为领导过度纵容属下的财务管理规范行为,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造成巨大的财务漏洞,也导致单位内部管理涣散,财务管理无法独立于整个单位框架。在此情况下,预算管理作为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整个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包括业务管理、信管理、人员管理等)息息相关,所以,部分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开支部门,往往在编制预算方面“随心所欲”,不按照财政规定的口径、科目与常规事项进行填写,而是根据经验进行直接判断,甚至根据前期数据或认为能够报送成功的口径进行数据拼凑。可想而知,这种偷工减料的预算编制方式不仅不利于单位的发展,也是对公共资源的轻率利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基础职能,做到核算与监督并举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这充分说明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核算方面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要重点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日常作业,才能够达到最起码的核算要求,杜绝业务最初过程中的风险点。会计信息的质量是财政会计监督质量提升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从多个方面共同提高内部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在信息化时代,还可以借助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形成内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利用的能力。

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督结构体系。在会计监督过程中,要把人才引入机制落实到位,每过一段时间对所有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考核,执行末位培训制度等策略,对培训仍不合格的调离会计工作岗位,做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把所有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有助于规范效应的形成,对于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还要做好内外部监督审计的结合,因为相对于外部审计活动而言,内部审计活动具有外部审计难以比拟的天然优势。一方面,对于财政会计监督检查的内部审计可以更为快速的获得会计信息,并及时的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结果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可以获得更为充足的会计信息,因此审计活动的准确性也会大大提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工作评价的同时,既可以考虑财政会计检查的方式,也可以借用外部审计事务所的力量,得到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完善内部控制,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保驾护航

为保证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各相关单位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加强也是为了规范复杂环境下的经济业务行为,防止违规现象的发生,不仅提高项目的真实性,而且杜绝不规范经济行为,如超高的招待费、账外设帐、失窃行为等。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人员没有把好关做到尽职尽责的问题,也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所以加强内部控制,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以某县财政局为例,通过以下五种举措来进行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其主要做法:一是建立内控制度体系。规范股室的业务活动,并针对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分别制订业务流程。二是梳理对外权力清单。三是规范内部操作规程。四是开展内部专项检查。五是加强内部审核监督。通过相关工作,使得该局的业务规范性大大提升,促进了办事效率,降低了风险,其经验还被财政部网站转载。

(三)强化预算的指导性作用,做好预算控制

一是要根据新《预算法》的要求,在编制标准、流程、时间等方面进行明确,从根本上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质量。二是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法,由于零基预


算的编制任务量远大于传统方法,而且涉及范围更广。不仅需要对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而且还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发展情况纳入考虑范畴。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除了要充分符合单位年度财政预算的需求之外,还需要结合本单位过去的情况对未来的前景进行预测。预算编制的这两方面前期工作均离不开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工作,所以预算编制是一项极其费时、费力的工作。某单位在编制2017年预算时,运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之前的预算编制数据,组织各业务部门提出2017年事业发展与用款计划,包括新增专项任务的资金需求,最后遵循量入为出、统筹兼顾、收支平衡的原则,通过“二上”、“二下”形成部门预算。

四、结论与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机遇与挑战并存,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新时代的多种挑战。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础建设工作,既是增强内部规范、提高服务效率的基本保证,也是优化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的重要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daf7e4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4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