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者:萧公权 阅读时间:2015年10月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萧公权先生的代表作品,所取政治文献的研究资料上自晚周,下迄辛亥革命,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
此书给我印象深刻是是第二章,第二章介绍了我们所熟悉的孔子的身世和他所处时代以及他的思想。第一节介绍了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经编修《诗》、《书》,订正《礼》《乐》,序写《周易》,撰写《春秋》。并且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从周与正名是由第一节略述作为铺垫,第二节开始加较详之论述。从周是孔子政治思想的起点。也就是恢复周朝礼治,而恢复周礼首要的一条就是正名。他明确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正名是孔子实行从周思想的具体主张。所谓正名,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自己的等级名分尽义务,作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作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作父亲的要像父的样子,作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总之,正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环节。第三节说的便是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以德治人",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统治阶级以博爱的心去对待百姓。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第四节讲的是德、礼、政、刑,它们是封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主要方法,最早由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孔子认为政刑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德治、教化才是根本的治国方法,他首先提出重德轻刑、以德去刑的主张。苛政猛于虎,只有德治、教化的治国方法才是治国的根本。“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是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如何做到中庸?则需要当事人依据原则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给予灵活处理。第五节是围绕君子展开话题,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人要成为君子,必须经过修养。修养不仅包括文艺的培养,还包括内在精神的修养。孔子的君子论在现代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六节讲的是大同小康与三世。孔子政治思想之要点,略如以上五节之所叙述。然尚有公羊家所主"大同"与"三世"之二义,为经言及。附论与第六节,以殿此章。大同是以道德为基础自觉形成的秩序社会,小康是以利益分配和礼仪为基础强制形成的秩序社会,两者都以"天下"观念为旨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已知世界的统一"。至于公羊三世说我实在惭愧,学识浅薄而无从下笔。
我认为萧公权先生的这部《中国政治思想史》如果说起当属一部传世之佳作的话,也丝毫不夸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a6ecfe7375a417876f8f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