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制度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综述》,欢迎阅读!
制度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摘 要:把制度纳入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过程,贯穿于西方经济增长思想史的始终。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制度因素经历了从外生到内生、从重要因素或中性因素到关键因素、制度的内涵与外延都不断拓展的过程。文章主要分析这一进程、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发展趋势,并比较了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在制度分析方面的异同。 一、导论
把制度纳入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过程,贯穿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始终。从古典经济学开始,人们开始了对寻求经济增长源泉的研究,先后将要素的积累、资源的配置、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稳定、教育水平、制度发展、法律的有效性、国际贸易甚至宗教信仰都纳入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对于制度因素的引入,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剩余中可供投资的剩余,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新古典学派将经济增长看作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长期作用的结果,但却没有对技术进步产生的原因作出满意的解释,制度是外生的、中性的;以研究内生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新增长理论,通过建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方程,制度是外生的重要因素;制度学派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不如说是经济增长的本身,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化,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产权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至此,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了完整、令人信服的解释框架。
对制度因素的纳入进程有几大特征:一是有明显的经济学的演进以及时代变迁的背景。二是逐步认识到交易成本等存在的制度环境无法回避,企业制度、产权制度以及国家、法律和意识形态等等都逐步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下,制度逐步成为内生的、关键的因素。三是制度内涵也从古典经济学的政府经济政策在两条线上分别扩展到阶段派、结构派的政治体制、国家结构以及制度学派的政治体制、经济政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正式、非正式制度。
二、西方主要经济增长理论: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劳动、资本、土地等内生因素和技术变革、社会经济制度等外生因素的综合作用过程。制度是指赋税、对外贸易等经济政策,他们认为制度是外生变量,没有专门的制度运行成本分析。他们希望政府制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税收政策,强调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让“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的增长,进而巩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配第在《货币略论》中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赋税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魁奈在《经济表》认为财富来自农业劳动,国民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资本的变化,政府的赋税政策是作为外生变量通过影响资本变动来影响经济增长,政府对土地所有者的征税是中性的,而对租地资本家征税则降低农业年预付引发经济衰退。
斯密同样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来源,但是财富的增长不单取决于劳动量,更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力进步是“分工的结果”,分工“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资本积累促进工分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引起收益递增。斯密认为社会制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生参数,他强调用“看不见的手”去促进人类的活动,反对政府干预,希望建立“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强调征税必须有利于农业进步和资本积累。
李嘉图认为,归根结底,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实际肥力,资本积累和人口状况以及农业上运用的技术、智巧和工具”,显然,他将社会经济制度看作可操纵的、影响增长的外生因素,主张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2.现代西方增长理论。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
派,主要包括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剑桥增长理论。(2)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派,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肯德里克、丹尼森。(3)结构派,刘易斯等的“二元结构论”;纳克斯的“贫困循环论”;罗丹的“大推进论”;钱纳里等人主张的“发展型式”理论;以及“两缺口理论”,“平衡与不平衡增长”的理论等等。(4)阶段派,代表人物是罗斯托。
结构派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一国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制度因素很关键。1954年,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把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愿望、经济制度、知识、资本、人口与资源、政府,认为“制度促进或者限制经济增长取决于制度对努力的保护、为专业化所提供的机会、以及所允许的活动的自由。”
阶段派的罗斯托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中央政府有建立“统一的商业市场”、“税收和财政制度”、“社会基础资本”的责任,而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一种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的存在,或迅速出现,这种结构利用了推动现代部门扩张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经济效应,并且是增长具有不断前进的性质。”
3.新增长理论。又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鲍依德、阿温杨等等。他们将知识纳入到生产函数之中,以说明知识积累的特征及其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确认了制度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但是依然没有把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处理,认为制度可以被无成本地生产与选择。
三、新制度经济学派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以科斯、诺思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由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三个关系很近的理论所组成。20世纪20~30年代之后,新古典经济学自发平衡的市场理论与经济现实严重脱节,根据其经济人行为完全理性以及完美的市场假设,市场运作就成为具备完备的信息、明确的产权界定和零成本的运行过程。然而,新制度经济学证明,经济运行的约束变量还包括不确定性、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合同、机会主义行为等带来的交易成本。但新制度经济学仍把新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内核”,实现制度分析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整合,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与构成,赞扬资本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
2.诺思的主要理论观点。集大成的诺思将制度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个角度看,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问题:(1)制度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 (2)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影响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诺思对制度的内涵这样界定:制度是“一整套规则,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来约束个人的行为”,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法律规则,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因而,制度框架约束着人们的选择集,制度的功效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界定交易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减少环境中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护产权,增进生产性活动,使交易活动中的潜在收益成为现实。关于制度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诺思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而在制度因素中,财产关系的作用最重要。 关于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诺思认为引起制度变迁的诱因,是相对价格与偏好的变化。相对价格的变化使得人们致力于变革制度的预期收益大于成本时,制度均衡才会被打破,从而制度才会发生变迁。制度的变迁总是由一定的能够从制度变迁中获得利益行为主体来发动和实施的。制度均衡能否被打破,除了取决于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制度变迁主体实施制度变迁的成本的高低。而后者又取决于利益变迁主体能否形成有效的组织。组织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它是否具有变革制度所必须的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即所谓制度创新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707149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