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3-04-03 20:35: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欢迎阅读!
素养,高中生,核心,培养,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王祖根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8年第9



[摘要]高中生如果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可以形成持续的自我学习能力,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夯实基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策略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项目教学法,落实实践探究法,组织课外实践阅读活动,实施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高中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40-02

细思量,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放眼望,信息的传播正变得更加快捷便利。海量数字化信息互联网协作中产生;无线通信技术快速迭代升级;智能物联网走进学校、家庭的每个角落;人工智能在自我学习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围棋选手柯洁三负AlphaGo,人工智能登上历史舞台……此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当代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面对信息术的迅猛发展,将如何自我定位,应对未来挑战呢?与此同时,学校又该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教学策略应该如何变革,信息技术素养又应该如何培养呢?

一、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之目的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内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具有深远而长久的意义。首先,可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如今,连菜市场的卖菜大妈都开始使用支付宝、微信收取菜钱了。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落实具体学习内容,更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其次,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全民创新、全民创业。培养全民核心素养是前提条件。第三,核心素养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它也是学校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最后,作为科学素养的基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举足轻重。

二、现状调查

高中信息技术一直是学生较为喜爱的学科。但是,平时教学调查中发现,学生热衷于偷偷打网络游戏等,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较多为软件操作。这是因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态中,较多关注软件工具的操作,学生只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及简单的操作技能。引发该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围绕会考考纲,以此作为风向标,关注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评。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考前突击复习,大量做模拟题,机械记忆一些理论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四个方面关键知识的同时,锻炼综合技能,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信息素养。

课标要求落实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放眼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条件。笔者所在教研组结合教学,把握重点,对如何提高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虽然还只是浅尝,但也有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现与大家商榷。

三、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教研组经过共同讨论,认为在教学中要放眼未来,认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尝试使用以下几种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1. 运用项目教学

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高低表现在哪儿?首先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强弱。经过讨论,我们认为运用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首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情况的项目,学习内容巧妙糅合在项目中。通过实际项目的完成,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会不断增强,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意识。比如,在教学“文本加工”“信息集成”部分时,如果按照考纲练习软件中的知识点来教,必然是最省事的做法,但是学生学习之后的收获就太少了,只知道就题目解题目。因此,我们通过分析,在教学这部分时,通过让学生完成项目“大美海中”,引导学生关注和审视校园文化。学生通过海报等形式展示海中人文之美,进行摄影采风、文字编排、效果美化、编辑网上发布等,让学生形成全方位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创造力。

2. 落实实践探究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践探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自己动手,鼓励学生多多提问,可以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信息技术运用问题带到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例如,用校园素材制作电子相册,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利用软件PS、拼图、美图秀秀等,不一定是电脑专业软件。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方法,培养思维逻辑,具备知识迁移能力。比如,我们让学生去探究

1+2+3+...+100,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进行计算机擅长的累加,而是让学生从中找到运算规律,进而解决相关问题,比如分数、符号变化后的规律所在。摸索是学习的起点,探索是学习的过程,求索才是教学的目标,环环相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3. 组织课外实践阅读活动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信息技术要不要阅读?回答是肯定的。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除了课堂学习,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内外拓展视野,扩大阅读面,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等活动。一是扩大阅读面,拓宽学生视野。高中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信息技术是有限的,大多是一些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尽管强调单元化系统训练,但是毕竟那些软件操作介绍已有十来年,以应对考试为目标,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我们要让学生学,书本上学不到的信息技术也要让学生学,让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当然,要扩大阅读面,不是让学生直接上网随便百度,而是由教师在课前精心挑选一些新闻、科技动向、最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兴趣。学生爱游戏,我们就可以让他们玩。但是这个玩不是纯粹娱乐,而是玩中学,思考怎么利用信息术知识,自己开发设计游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再有,学生对无人机感兴趣,我们就通过课外实践,让学生能了解掌握更多无人机知识,在学校的汇报演出中运用。这样就让所学知识得到延伸,真正用到实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施过程性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说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人手一机”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力量不容小觑。从微信到淘宝,无一例外都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因此对本课程的评价如果仅仅用几道题目,根据学生得分来评价是不能全面评价的。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结合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533927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