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样性的时代特征》,欢迎阅读!
多样性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30年前的艺术是什么样子。30年正好是三个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在每一个年代都有不同的体现,然而只有最近的十年,对整体的艺术现象最难于定义。上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历史的批判与思想的解放是艺术的主流,在艺术上的表现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织。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时期,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激烈动荡,都市化的生存,大众文化的兴起,全球化的冲击与压力,在艺术上都得充分的表现,艺术语言也从传统向当代转换,新的视觉经验日益转化为新的媒介和新的表现。进入21世纪,艺术形势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多样性,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对中国的直接冲击,民族自信心的空前高涨,经济繁荣与个人生存的落差,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社会群落的分化,都以不同方式反映在艺术中;艺术本身也不再有相对统一的形态,各自不同的媒介和各自不同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不同的艺术取向。
面对这种急速的变化和复杂的形势,影像艺术作出了最直观的反映。《古平岗一号》(许昌昌,2007)以自然的泥土和孤独的建筑的强烈对比触及中国社会的深层问题,在现代化挑战人的基本生存的背后,是权力金钱与民意的博弈。一个优美的画面掩盖着生存与生态的焦虑。《北京新山水·匡庐图》(于洋,2008)展示了一个后现代的景观和现代化追求的梦想,更象征着一种浪漫主义的破灭,以人的梦想为起点,却以人的消解为结果。实际上,艺术的评价也体现了一种现实的距离和社会的矛盾,对公众意识而言,梦想可能还在延续。影像总是从平凡的角度接近深刻,《妈妈》(翁云鹏,2009)即是一例。这个电影视频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暗示了当代社会的图像化生存,大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影响和塑造;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个人生存与全球化的关系,在信息与图像全球流通的时代,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变化总会以各种渠道影响到人的存在。
在90年代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绘画与雕塑在新世纪仍有很大的空间,和新的媒介相比,它们有更明显的主体意识,与传统的关系更加密切,当然,不是传统的延续,而是对传统的反思与重构。姬子是老一辈艺术家,《太朴际遇》(2009)以传统的手法与媒材表达一种精神性的意识。自新世纪以来,文化保守主义重振旗鼓,在传统文化、民族自信与全球化的激烈碰撞中,传统何以重构,何以成为当代文化的一环推进文明的发展,却是仍在思考的问题。《椅子·位置》(傅中望,1999)直接表达了现实与历史的矛盾,他一方面在解构传统,另一方面又把传统作为一种顽强的存在,即有一种历史的感怀,又沧桑般的凄美。《儿童》(何晋渭,2008)使我们回到90年代,社会的发展总是以牺牲底层和边缘的利益为代价,然而在90年代初显的问题,在当今仍没有解决,而且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民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现实。《儿童》的另一方面是绘画语言的图像化,画家力求以镜头般的真实使人们感受直观的现实。《狐狸》(李文峰,2009)和《姐妹淘之密语》(林欣,2009)代表了一种青年现象,它不是刻意追求图像化的效果和波普的表达,而是对个人经验的直接记录,卡通的一代,独生的一代,两者的结合催生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景观。他们只关注自己的经验,抵制传统、制度和家长的管制,他们追求理想,却又遭遇生存的沉重压力。他们没有可继承的经验,也看不到明确的个人前途,世界是他们有限的生活感受的碎片,在个人的天地里拥抱最后一片纯洁。《2008》(刘力宁,2008)象征性地表达了现代化生存的困境,这是一种直接的生活感受,我们处在一种不可逃避的现实之中,在欲望和诱惑的矛盾中,人最后被异化为物。
2005年和2007年,我们分别和德国有关方面合作,分别在中德两地举办了两次中德当代艺术论坛,2007年还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一个小型的“中德艺术交流展”,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对德国当代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德当代艺术的比较,使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中国的艺术与传统并没有真正的断裂,即使是最受批判的文革美术,也还以各种方式再现在当代艺术中。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不由单一的价值所决定,新的媒介和手段的出现,不是对现有价值的否定,而是在多样性中增加新的内容。正如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传统是对激进的制约,改革带来传统的更新。因此,决定当代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构成那个时代的社会表征,甚至不同地域的艺术,尽管不具有前卫的样式和都市的话题,但同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如同我们面对都市景观的困惑时,胡同和乡村可能更能解答我们生存的困境。“2009德中同行当代艺术展”有60位中国艺术家参展,其多样性的面貌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也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这种多样性不只是艺术的风格和手段,而是他们穿透社会、反映生活和体验自我的可能性。同样,我们也是这样来看待德国的当代艺术,在我们不再以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来认识德国艺术时,新一代的德国艺术家会为他们的艺术向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4b293b482fb4daa58d4b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