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3赤壁(杜牧)-原卷版

2023-12-25 10:58:2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3赤壁(杜牧)-原卷版》,欢迎阅读!
杜牧,赤壁,默写,古诗词,上册


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

13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用诗来写历史,诗人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时作。诗人通过一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从艺术上看,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诗中还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别出心裁。

【主题】

这首诗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写法】

即小见大,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考点】 一、理解型默写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

1 / 3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 二、阅读鉴赏

1.作者是 代诗人。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销: ②将: ③磨洗:

3.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5.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7.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 之情。

8.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9.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深刻含义的理解。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4886ef9d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7.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