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轴对称图形》,欢迎阅读!
轴对称图形
上课伊始,教者首先借助身边熟悉的“亭”,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外部特征,在交流中将生活经验(左右两边一样)加以规范(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引出“对称”;接着,让学生以“亭”为标准到生活中举例,丰富对“对称”的感知;之后,呈现一组图片,通过变式(不仅可以左右完全相同,也可以上下完全相同)和反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称”的本质,即两边完全相同。通过这样的过程感知“对称”现象,探究“对称”物体的共性,为接下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做好了铺垫,也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初次认识轴对称图形,只要求能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概念。因此,观察和操作是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构建空间想象的主要形式。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者分三个层次引领学生逐步建立轴对称图形概念:一是利用课件直观演示,通过描和画,引导学生从对生活现象研究转向对平面图形的研究;二是利用“这三个图形还是对称的吗”问题驱动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一半被另一半完全盖住”、“两边一模一样”、“两边完全重合”等直接经验,在交流中明晰“形状相同、大小一样”,
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度形式化揭示概念;三是用虚线表示折痕,凸显轴对称的核心要素,并再次观察折痕两边的图形,强化“完全重合”的内涵,即形状相同、大小一样。
观察判断主要依靠在脑中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但判断的结果往往并不可靠。为此,教者要求学生先观察判断,再操作验证,这样既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另外,为了避免学生通过一个图形的对称性形成对一类图形的错误认知,教者重点展开三角形的判断过程,并通过“两个三角形怎样说呢”,引导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形成正确认知。
总之,轴对称运动虽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安排科学的学习历程,引导他们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想象、推理、交流等思维过程,进而逐步建构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309151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