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品】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测量和物体的运动、质量和密度〕★物体的运动一、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1〕〔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4〕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3〕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二、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 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拟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那么运动快⑵比拟百米运发动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那么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发动同万米运发动比拟快慢,采用:比拟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 14.2S 13.7S13.9S那么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拟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4、 分类: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 计算公式: t s 变形 t s , vt v s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 km/h 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 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 行时 1 秒中运动 1.1m 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匀速运动的物体速 速度图象: 度 v 是个恒量与路 程 S 时间 t 没关系 t Ⅱ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 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s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 t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 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1、v2、v 那么 v2gtvgt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 1.1m/s ,自行车速度 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 900km/h 客运火 8车速度 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 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根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练习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 1000m 小红同学跑 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
用的时间分别是 4 分 10 秒和三分 20 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跑步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解:表格设计如 下: 小明 1000m 4 分 10 秒 4m/s 小红 800m 3 分 20 秒 4m/s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根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根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 3 6 91 km10 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μ m 1m10 μ m 1m10 nm 31μm10 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攘看弧薄?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 2.5m、课桌高 0.7m、篮球直径 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 径 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 、 手掌宽度 1dm 、墨水瓶高度 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Agt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假设干张纸,记下总张数 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 n 张纸的厚度 L,那么一张纸的厚度为 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 n 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 L,那么细铜丝直径为 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 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 N1 和 N2,那么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 D20.3N1/N2 mmBgt、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 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Cgt、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gt、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 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 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那么: “选〞 A、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观〞 B、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 C、 放 〞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线。 “看〞 D、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 E、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F、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 〕。 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 12.82cm,乙测得结果为 12.8cm。如果 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 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 mm,那么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
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防止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那么和主观粗心造成 的,是能够防止的。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 米/秒3.6 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创造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 ;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复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 ;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 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 s ;声音在空 t气中的速度为 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 ;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16a94826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