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感受古诗之美

2022-04-16 20:11: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诵读中感受古诗之美》,欢迎阅读!
之美,诵读,古诗,感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诵读中感受古诗之美

作者:骆金顺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3

一、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形象美

古诗的美,首先要通过感性形象去把握。学生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形成表象。教师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觉性,通过感情熏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形象,感受古诗的形象美。 1.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形象

古诗教学应遵循多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不需要讲深讲透问个不”,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可以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学习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细流,树阴照水//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上头。这首诗语言清新活泼,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适合反复吟咏。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感受小池的形象美。 2. 在边读边想中体会形象

将朗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如学习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我从网上下载了儿童flash动画,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熟悉的画面,和谐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边读边想象,将这些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原诗,而且读出形象,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二、在朗读中领会古诗的意境美

古诗在展示意境方面最为见长。像柳宗元的《江雪》绘出了雪天一色,人迹罕至,一人垂钓于江中的凄清、静寂的景象,使我们想到诗人不染尘俗,自命清高的品格。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大多表现祖国山河以及四季风光之美,诗人通过诗的方式抒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其中白居易的《暮江吟》最有代表性。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先写了夕阳斜照下江面的景色,突出了江面红绿辉映的色彩美,给人以轻松、安逸的感觉;之后,人又描绘了新月初升,直到明月升起,凉露下降,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运用比喻对弯月进行摹写,给人创造出非常生动鲜明的视觉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宁静的江畔夜色美。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古诗大都抒发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思想,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有的含蓄婉约,有的直抒胸臆。像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这首诗以诗独有的跳跃式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分析一下诗人的思想,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是战乱的平息、失地的复得而带来的。诗人饱受漂泊之苦、战乱之痛,如今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人们终可以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诗人怎会不喜呢?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变化是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小学教材中还有一些反映哲理的诗作,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是一首登楼观景生意的,诗的后两句含义深远,耐人寻味,诗人在登高望远中,忽有感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不断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更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像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会使人想到凡是美好向上的事物都具有强大的生命,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也是禁闭不住的。这一深刻的哲理。

教学这种风格的诗,关键是引导学生投身于诗的意境,可以通过图画、影像及音乐等教辅手段进行感官上的渲染,为学生营造诗境,使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共振,再通过有感情的朗,使学生心中的情和诗中的景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 三、在朗读中欣赏古诗的音韵美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或为律诗,或为绝句,都有着独特的音韵美,最适合朗读。教师应在学生理解词句、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自,读出重音,读出诗的意境、诗的感情,体会语言的音韵美,体会古诗的音韵美,需逐步提高,要根据古诗思想感情的基调,确定朗读的速度、语气,准确地划分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最终熟读成诵。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范读、仿读中欣赏古诗的音韵美。 1. 范读引路,点拨先行

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并生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读时给学生以提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范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诗句时,教师可以用平缓低沉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也就是说范读是教师美感体验和朗读技巧的完美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帮助他们理解诗意,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审美情趣。在学习王唯的《山居秋暝》时,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是入声,“是去声,声调由低敛而趋向高放,与月亮逐渐铺洒松林的景况相容,下句前四字全为齿音,末尾字是舌音,发音由细碎而圆转,让人仿佛听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之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响,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诗人眼中的明月不似苏东坡笔下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般豪迈奔放,却是疏疏朗朗地从松叶之间倾泻下来,似乎月光可以用心去数一数!“写出月光倾洒的情态。字却化出了声音。这不能不说诗人精当的炼字功夫。在诗人的笔下,不仅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还呈现出山水画难以表现出的动态美、声音美,这是由于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因此诗人更能精确的感受到自然山水音响的协奏。教师在范读时把握了此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3c51e47f12d2af90242e68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