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欢迎阅读!
通过具体事例探讨学术不端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摘 要:近些年来,学术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分析产生学术不端的原因,进而找到学术造假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学术造假、成因、解决方法
典例一
2009年5月,“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在网上曝光,据了解是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的一篇题为《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严重抄袭,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地相似。网友纷纷对此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将两片论文作了对比,发现两篇论文整体的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把江苏的统计数据换成山东的统计数据,以及一些统计指标的对比排序结果稍微改变之外,从摘要到目录到文献综述到正文分析再到后面的对策几乎完全一样,甚至连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也一模一样。
其实,类似于此类的学术造假事件在中国高校里屡见不鲜,就拿中国农业大学来说,学生的课程论文,学士论文,硕士论文甚至是博士论文,都或多或少的有过抄袭。 成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抄袭泛滥的现象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1)论文的“产生”过程使很多学生钻了空子。我觉得要写出一篇论文其实很简单,因为论文的题目和其主要观点都是由导师帮忙定下的,学生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从网上或书上找文献资料,等资料找得差不多了,就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组织串联起来,有时改写一下某些材料,加上自己的数据,有时就干脆全部引入,最后再添上一定量的参考文献,而不管是否引用过该文献,这样一篇上万字的论文就算大功告成了。由于学士论文不用查重,这种写论文的方法对学士论文屡试不爽,而对于需要查重的硕士论文来说,学生在了解了查重标准之后,发现巧妙地使用同义词,或变换语句顺序就可使论文轻松过关。(2)多数老师对论文抄袭现象也比较放纵,我们经常会听见老师说:如果你觉得别人写得确实好,当然可以吸收,但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别人就看不出来是抄袭的了,实在不行就注明出处,以避剽窃之嫌。老师的暗示加上学生的领会,抄袭之风愈演愈烈。(3)没有完善可行的审查机制,也没有严厉的监督力度。我个人认为学校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并不完善,让许多学生钻了空子。很多学生在提交论文
之前会自己先在网上查重,如果引用比例过大就会使用上述方法修改论文,直至论文符合要求。 解决方法
那么,针对这类学生的学术不端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呢?(1)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术规范没有明确的了解。如果使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成为研究生的必修课,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学术规范的明确定义,学术不端的具体含义,明确告诉学生哪些是可以引用的,哪些是绝对不能抄的。那么学生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会明白哪些行为会引起学术不端,比如在自己没有参与研究的论文上署名,引用文献中的内容没有加以标注,哪些界限是绝对不能逾越的。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的抄袭之风。(2)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导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导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学术工作上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学术诚信这方面也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导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让同学更多了解学术不端带来的弊处,让自己的学生们严格地履行学术规范。(3)加大审查和打击力度,这只能寄希望于开发更加完善的文献检测系统,同时,学校要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发生时,需要加以严惩,比如本校博士生存在之前论文抄袭的情况就要予以退学。
典例二
2008年2008年10月,贺海波的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戴德哉致函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杂志主编,指出该刊2008年第22卷发表的由贺海波为第一作者、并有吴理茂、李连达等人署名的有关小鼠心肌梗塞药理实验的文章,抄袭了他的课题组此前已经发表在《国际心血管》杂志上的相关论文。贺海波当时在李连达领导的浙江大学的研究小组中担任博士后,吴理茂则为该小组实验室主任。随后两家杂志主编发表联合声明,认定贺海波等人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属于“科学上的欺诈行为”,决定将该论文撤销。随后贺海波所在小组的多篇论文被陆续撤稿。
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少的教授造假的现象。所谓上行下效,因此,教授造假比学生抄袭更为恶劣,这不仅给学生树立了反面教材,还助长了学术界的不良之风。
成因
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们知道,有些教授是通过团队合作来进行科学研究的,而团队的带头人往往是有名望的专家学者,所以他们能获得较大的项目课题,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也较多,在这种地利人和的条件下,科学研究可较为顺利地进行。与此相反,名不见经传的大多数科研人员从课题的申请立项、科研经费的筹措,科研论文的发表都相对较难,甚至经历一次一次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科研人员迫于压力,对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证的巨著快速出版,对捏造的实验数据经过加工整理形成论文迅速发表。(2)科研人员年终的奖励、职位的保全、职称的评审都往往和他们的科研成果相关,这些硬性考核指标导致科研人员坐不得“冷板凳”。在无形的压力下,浮躁心态逐渐蔓延,有的教师不是认真搞研究,而是热衷“搞关系”,拉项目,充当“学术包工头”。有的教师一年发表十多篇“核心刊物”论文,而且年底得表彰者,往往是这些学者。 解决方法
(1)要彻底清理滋生造假的土壤,须改变目前以论文数量为主的考核导向,
建立以论文质量为导向的考核体系,从源头上扭转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此外,还须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建立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学术道德委员会,从而加大监督力度。(2)国家应该立法,对学术进行进一步规范。在我国,论文作假最严厉的处罚莫过于解聘和解除公职,与造假成功获得的巨大名利相比,风险很小。韩国的黄禹锡造假之后,不但首尔大学撤销了其教授职务,韩国检察机关也对黄禹锡极其科研小组进行调查,认定他欺诈挪用“政府科研资金”,并对其提起诉讼。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在打击学术造假方面明显滞后,无法追究学术造假者的刑事责任。所以,在监督之外,还应立法,从而彻底根除学术造假之风。
总结
本论文主要分析两个典型案例,一个是关于学生抄袭,一个是关于教授造假。
并对两个案例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如今社会,到处充斥着浮躁之风,硕士,博士论文抄袭,教授研究成果作假,学术不端确实是现如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学术的氛围更健康积极的发展还值得更多的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3c3e6b83186bceb19e8bb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