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经济建设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2023-01-06 08:48: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理论的演化与发展》,欢迎阅读!
演化,经济建设,新中国,理论,发展
新中国经济建设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道路的思想。开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初步的探索。然而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我们党对社会经济理论的探索 ,特别是 1958年的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以及 “文化大革命 ”期间,仍然未能跳出 “苏联教科书 ”式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理论的教条的、“本本 ”的思维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以及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在五大层面上实现了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创新。这些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新的实际相结合,从不同层面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形成了科学的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

一、1949-1978

19564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报告报告背景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1956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1956920日,陈云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即,“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但是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的。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计划生产的补充。市场方面,市场是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

1957年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

1949-1978年的前29年,社会主义新制度的确立,给人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如何在贫穷落后的现实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围绕这一问题,经济建设的主题是:


1、以建立计划经济理论为主线,为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准备的理论以及计划

经济实行的理论

2、以马恩列斯经典著作及其理论为主线,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

经济建设结合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经济思想。

3、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主线,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

论。

4、以计划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为主线,探索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

管理和微观经济运行。

这一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理论,包括毛泽东、刘少奇、陈云、邓子恢等人的经济思想。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基本框架,经济建设方向发展受政治形势影响。

围绕这些主题,中国的经济建设主要面对有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按劳分配理论社会主义再生产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等等问题。

二、1979-

197938日,陈云写出计划市场问题》的提纲,阐明他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基本思想。提纲中指出,1917年后的苏联和1949年后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都是按照马克思所说的有计划按比例办事的。当时这样做完全对,但缺点是没有根据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验和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对马克思的原理加以发展,即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一是计划经济二是市场调节部分。在今后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中,计划市场这两种经济的比例的调整将占很大比重。不一定计划经济部分愈增加,市场经济部分所占绝对数额就愈缩小,可能是都相应地增加。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这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认为必须按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中提出了许多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03728日的胡锦涛同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383851eec3a87c24128c42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