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灞陵行送别》鉴赏及赏析

2022-11-14 01:11: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 《灞陵行送别》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
灞陵,送别,李白,赏析,鉴赏
李白 《灞陵行送别》鉴赏及赏析 《灞陵行送别》 唐代: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灞陵行送别》译文

送君送到灞陵亭,灞水浩荡似深情。

岸上古树已无鲜花,岸边有伤心的春草,萋萋蓠蓠。 我向当地的秦人问路,他说:这正是当初王粲南去走的古道。 古道的那头逶迤连绵通长安,紫色宫阙上浮云顿生,遮蔽了红日。 正当今夜送君断肠的时候,虽有黄鹂婉婉而啼,此心愁绝,怎么忍心听? 《灞陵行送别》注释

灞陵亭:古亭名,据考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灞陵,也作“霸陵”,汉文帝陵寝之地,因有灞水,遂称灞陵。 浩浩: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 西京:即唐朝都城长安。

紫阙: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一作“紫关”。

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颜师古注:“服虔曰:‘逸


《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后因以为典,指告别。一作“黄鹂”。

《灞陵行送别》创作背景

这首送别诗当作于公元743(唐玄宗天宝二年)前后,此时李白入长安已有一段时日。从诗意看,诗人所送的行者是一位遭受排挤、仕途失意之人,在诗人的寄寓中,有着政治的因素。 《灞陵行送别》鉴赏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在这里,所以称为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诗里经常是和离别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灞水”重复出现,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写灞水水势“流浩浩”是实写,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这是赋,而又略带比兴。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这两句一笔宕开,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春草萋萋,会增加离别的惆怅意绪,令诗人伤心不已;而古树枯而无花,对于春天似乎没有反映,那种历经沧桑、归于默然的样子,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这样,前面四句,由于点到灞陵、古树,在伤离、送别的环境描写中,已经潜伏着怀古的情绪了。于是五六句的出现就显得自然。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建安(汉献帝年号,公元196220)时代著名诗人。公元192(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在长安作乱,他避难荆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诗》,其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的诗句。这里说朋友南行之途,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不仅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而且隐括了王粲《七哀诗》中“回首望长安”的诗意。友人在离开灞陵、长别帝都时,也会像王粲那样,依依不舍地翘首回望。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这是回望所见。漫长的古道,世世代代负载过很多前往长安的人,好像古道自身就飞动着直奔西京。然而西京的巍巍宫殿上,太阳快要西沉,浮云升起,景象黯淡。这带有写实的成份,灞上离长安三十里,回望长安,暮霭笼罩着宫阙的景象是常见的。但在古诗中,落日和浮云联系在一起时,往往有指喻“谗邪害公正”的寓意。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谗毁忠良,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

从诗中来看,行者和送行者除了一般的离情别绪之外,还有着对于政局的忧虑。“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骊歌,指逸诗《骊驹》,是一首离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3832ae5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