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巧用资源,构建有声有色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欢迎阅读!
巧用资源,构建有声有色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摘要:教育教学为谁培养人才,最终要培养出怎样人才,这是各个课程在教学之前需要搞清楚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所以应在运用教材同时,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为学生构建充满生活气息与有声有色的课堂。让学生在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为走心,深入全面理解相关理论,并且将其落实到行动中,最终培养出自我约束力强、有法律与规则意识、三观正确的人才。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出发,针对课堂教学中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教学优化中应巧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打造有声有色课堂的策略,仅供道德与法治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资源挖掘;应用策略
引言:我国教育教学发展中存在一个误区,长期以提升文化知识水平为目标,对于为谁培养人才没有弄明白。教育改革中对于这个问题作出明确指示,提出教育是为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培养接班人,需要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道德水平与法治观念提升。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益比较低,未能充分和巧妙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导致育人功能发挥作用十分有限。所以,如何挖掘与巧用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有声有色课堂,是这门课程教学需重点研究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低的原因 1、教学理念没有彻底扭转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实现育人目标方面有其他学科难以企及优势,本来就是为了从小培养法治意识,使其树立正确三观而设立的,有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将来运用自身才能与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促进民族复兴伟业的早日实现。上面所提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长期以来并未受到重视,课程育人功能被弱化,教学目标只是让其了解理论,在平时死记硬背,以提高这门课程考试成绩。教学始终围绕着知识目标,课程实践性一直被忽略,这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初衷严重脱节。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了解理论不是目的,只有在教学形成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识,并且在行动中自觉自发去履行,才意味着教学是有意义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本位观念如果不转化,教学难以达到潜移默化渗透与教化效果,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终极教育目标就会相去甚远,也会危机到小学生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 2、教学手段过于固定
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讲解上,问题分析也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被动性强,久而久之形成错误认知,把问题剖析寄托在教师身上,自主思考意识差,思维无法在课程学习中发展,这样就会影响到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理论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课堂过于僵化,双向与多向互动少,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改革中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微课等新方式,但是存在形式化问题,与课程联系不紧密,新教学手段优势发挥不出来,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兴趣低,参与程度不高,难以感同身受,与生活失去联系,不能引起反思。 3、教学资源挖掘不够深入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于感化学生,目的是引起共鸣,使其在明白如何做人做事同时,用其指导自己行为。现阶段,这门课程教学的问题出在资源不够丰富,部分教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资源,缺乏挖掘资源的意识,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资源过于单薄,而且教材中资源有些太过高大上,或者已经与社会发展脱节,具有一定的落后性。采用这样的资源,势必无法达成良好效果,而且在想要引起
共鸣的难度大。
二、挖掘和巧用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打造有声有色课堂有效策略 1、运用图片、视频资源
小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形象思维占据上风,相较于抽象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并且能激起兴趣。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需要借助于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资源。或者是让其直接触摸和观察物品,在亲身体验中增强感受,对于教学内容形成认同,最终内化和践行,避免空洞说教引起反感。实物资源与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形象与直观特点,小学生接受程度更高,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兴趣提升,自觉学习与深入思考,这样就能加深对相关理论理解,带动情感,获取认知同时,在实践中履行,这门课程育人作用将最大程度发挥。以《大自然,谢谢你》为例,教学之前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图片以及视频。课堂中提问:同学们,大米是主食,你们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大部分小学生对于这个不是很清楚,这时教师展示农民播种、收割图片,让其了解获取大米全过程,体会农民辛苦劳作,明确植物生长离不开大自然的阳光、水、土壤等自然条件,同时养成爱护粮食的意识。最终明白这是大自然会人类馈赠,所以要感谢大自然,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重任。通过巧用身边资源,能够唤起共鸣,学生学习兴致高昂,也能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精神品质。 2、利用绘本资源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选取教学资源时,必须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挑选对其具有吸引力,并且对这门课程教学有辅助与补充作用资源。小学生喜欢绘本故事,也乐于看绘本,常常被充满童趣故事以及精美图画所吸引,所以这门课程教学应挖掘绘本资源,使其融入绘本之中,与刻画人物与文本对话,亲身体验中收获感悟,这样就能达到潜移默化教育效果。以《我不拖拉》这节课为例,用PPT播放绘本《拖拉鸟》,学生吸引力集中到绘本中去,边看边听,各个感官被调动。观看绘本以后,教师以问题为切入点,诱导其进行思考与讨论,提问:为什么要将这只鸟称为拖拉鸟?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学生看完绘本产生直观感受,在分析绘本中清楚拖拉鸟身上存在问题。延伸至生活中,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拖拉毛病,谈一谈这种习惯为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去改正?学生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形成改正自身不足的意识,教学效果更好。 3、引入生活实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借助生活实例,避免教学资源过于高大上,与生活脱节。生活化例子更容易打动人,也能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问题,学习中获取启迪,行动中落实。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并且贴近学生生活,以激发真实经历,引发强烈共鸣,从而起到悄无声息的教化作用。以小学生扶老人遭受讹诈事件为例,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事件的始末。看完案例以后,讨论:应不应该扶?如果在上学途中自己遇到老人摔倒应该怎么做?小学生会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有些学生说应该扶,小部分学生则不认同。意见出现分歧之后,教师从讨论中能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也明白其顾虑,对于提出不该扶学生不能批评,而是要一步一步引导。首先让其明白尊老爱幼是民族传统美德,这个优秀文化应继承下去;其次这种讹诈行为毕竟是少数,不能因为个别行为而拒绝做好人好事;最后就是在有条件情况下,帮助老人也要顾及自身,可以让周围人做见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育人方面优势明显,实践中应当发挥学科价值,巧用教学资源,构建有声有色课堂。这样能激发参与自觉性,引起共
鸣,帮助小学生提升自我约束力。使其从小学会感恩和关心他人,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道德、法律、规则观念,树立正确三观,做到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任莉寅. 巧用资源,构建有声有色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 新课程·小学, 2018(7). 【2】丁召发. 构建精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锻造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 发现, 2018.
【3】陈玉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 基础教育研究, 2019, 506(04):65-66.
【4】章影影. “三整一创”:构建有生活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 20(02):27-28.
【5】陈树林. 巧用动态生成资源,构建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 高考, 2019(3):237-23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36ec043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