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新式放置技术及运用

2023-05-28 21:22: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宫内节育器新式放置技术及运用》,欢迎阅读!
节育器,宫内,新式,放置,运用
【摘要】 目的 为了使放置宫内节育器手术并发症降至最低限度,研究运用一种新的放置技术。方法 150例要求上宫内节育器而无禁忌证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随访观察。其中75应用新方法,为观察组,另外75例用通常的放置方法为对照组。结果 应用新式放置术的一组明显提高放置成功率,减少污染及感染发生率。结论 此种宫内节育器新式放置技术明显优于通常放置技术。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放置技术 运用

宫内节育器IUD已经过多年的研究改进与临床应用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而且可逆的避孕方法,被广大妇女所接受,目前国内应用十分广泛 1 。据统计我国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妇女占世界总人数的80%,是世界上使用宫内节育器最多的国家 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12月~200312月要求上宫内节育器而无禁忌证的节育妇女150例,上环时间均为月经干净后37天,其中75应用新式放置术(203050例,304020例,40455例)为观察组。另外75例用通常放置术(203055例,304015例,40455例)为对照组。

1.2 方法 1术前准备及消毒同IUD放置技术。4号无菌丝线约22cm穿过IUD端作为尾端备用。2以宫颈钳夹住宫颈前唇稍向外牵拉,用探针或小扩宫棒沿着宫腔方向探测宫腔深度并体会其宽度。用扩宫棒从小到大依次扩张宫颈可扩至46号,宫口较松者可不必扩张直接送入IUD3)将放环叉顶住IUD顶端,右手握住放环叉,食指和拇指轻IUD尾端丝线两头,把IUD固定好放环叉上,沿宫腔方向将IUD送至宫底,轻拉丝线一头,再将放环叉轻轻退出,用探针探查IUD是否在宫底,如未到宫底应取出重放。4)取下宫颈钳,如宫颈唇有出血,用棉球压迫片刻止血。取出窥器,受术者休息10min左右,若无不适便可返家,填写IUD记录表,以便随访。

2 结果

两组IUD放置术发生脱落移位及感染的结果比较,见表1

1 两组IUD放置术发生脱落移位及感染的结果比较(略)

由表1可知,观察组75例,应用新式放置术者,有96%在术中、术后无不适感,仅1例移位,2例轻度不适;对照组有4例脱落,4例移位,10例术后不同程度的小腹不适、白带增多,甚至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

3 讨论

此种新式放置法由于IUD固定比较好,可避免IUD放置过程中和术后脱落偏斜、扭转、移位,而且还可避免IUD触及外阴和阴道减少污染,从而提高了放置IUD的成功率,降低了术后感染发病率 3 。我院经过几年运用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放置IUD


的质量,降低了感染发病率,增加了受术者对放置IUD的信心,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 张随学.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www.ccclw.cn/yxyy/main/index.php.2011(04)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http://www.yixue68.com/xyfm/class/. 2010(10)

[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www.jiaoyu68.com/chuanmei/class/.2010(02)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MRI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http://www.yixue58.com/qikan/class/.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http://www.baokan8.com/.2009(01)

[9] 高成杰, 张随学,裴强,徐达传.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03)

[11] 续靖宁,邓晓红.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 2009(02)

[12] 刘增佑,朱艳宾,王淼,崔艳双, 张随学,胡群英.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1)

[13]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 河北医. http://www.xtd-gmw.cn/news/class/.2010(24)

[14] 林丽珍,杨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

[15] 狄海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11(09)

[16] 张随学,杨彦,杨伟文.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http://www.jiaoyu58.com/news/class/. 2007(09)

[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 311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 2008(04)

[18] 冯妍,刘蒙娜,赵兰娣. 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8)

[19] 易媛媛,其木格, 张随学. 1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医学. 2009(02)

[20] 杨宏兰. 非洲妇产科的特点和临床工作体会[J].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8(04)

[6]. .http://www.yixue68.com/fuchanke/html/?17910.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311362e4b73f242336c5f7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