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蔡元培

2022-04-23 08:08: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欢迎阅读!
蔡元培,北大,校长
北大校长蔡元培

①在蔡元培之前之后,北大的校长走马灯似地轮转了多少人,个个是英才俊杰,但是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蔡元培校长,也只有蔡元培校长。正如编辑《追忆蔡元培》一书的北大学子郑勇所说:未名湖畔丛树幽林间,蔡元培塑像谦和地独守一片净土,引领着每次瞻拜每次肃然起敬的目光;而在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蔡元培更内化为一种象征与启示。无论岁月的尘埃如何起落飞扬,黯淡了多少偶像的色彩;无论时间的流水如何一去不返,动摇了多少权威的根基,既非权威、亦非偶像的蔡先生却不减风神依旧,因为有后来者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

②蔡元培之前的北大,可以说是一片乌烟瘴气。针对这样的情况,蔡元培首先确立北大的办学方针:究竟什么是大学?大学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他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其他细枝末节的问题就无从谈起。

③什么是大学?蔡元培理想的大学是他在德国观察到的大学,即拥有独立地位的、追求纯粹学问的一个思想与知识的生产、交流和传播的机构。他力图引进德国的教育念,纠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根深蒂固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育模式,他怀着单纯的理想、无私的心灵和坚贞的信念出发了,当然这很像是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注定他是孤独的。他的梦想在北大只能是得到部分的实现,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在他捧起的双手中慢慢成形了。

④新潮社的骨干杨振声回忆说:可能有一些学生正埋头阅读《文选》中那些字体极小的评注,而窗外另一些学生却在大声地朗读拜伦的诗歌。在房间的某个角落,一些学生可能会因古典桐城学派的优美散文而不住点头称道,而在另一个角落,其他几个学生则可能正讨论娜拉离家后会怎样生活。这种可喜现象,在北大的历史上、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⑤同时,蔡元培特别关注大学教育对人格的培养。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他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中谈到:诸君为大学生,地位甚高,肩负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唯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辱,更何足以感人。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期间,北大学生运动开始萌芽。他与学生运动的关系,一直被后人误解。许多人把他描述成学生运动的积极支持者,这是对历史的改写。蔡元培本人并不支持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一开始,他就对群众的运动的负面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对过度参与政治活动伤害学术研究和大学独立有清醒的认识。

⑦蔡元培有一句名言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裂隙,这一裂隙有时小、有时大,随着中国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变化,而并非先生所想象中的理想状态。两者孰重孰轻呢?

⑧他执掌北大期间,北大获得了崇高的地位,但是这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他的离去,北大很快沉寂下来,正如鲁迅先生叹惜的那样,二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北大,射一支响箭也没有一点回音。这在中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后来,北大既缺乏人格平台,又没有制度平台来保障,其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到了世纪之交,我们才发现我们最需要的还是蔡元培。

⑨在北大未名湖畔一个幽暗的角落里,有一尊半身的铜像屹立在青松之间。这里是北大的一方净土。他守护着这方净土,一如他生前。他注视着这些孩子,一如他生前。他勉励着这群老师,一如他生前。而他孤独的身影,在历史发黄的书页里,拖得很长很长。他就是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

19.第①段中说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蔡元培校长,也只有蔡元培校长,为什么会这样?请结合全文回答。(4分)


20.请解释第③段中当然这很像是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注定他是孤独的在文中的含义。(4分)

21.第④段中杨振声回忆的当时北大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22.蔡元培有一句名言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你认为应该怎样把握两者的关系?(6分)



题目答案:

(二)

19.(4分)他使北大成为真正的现代大学;那时的北大曾有空前绝后的可喜现象;那时的北大获得了崇高的地位;他已经成为北大的象征。(评分标准:每点1分。)

20.(4分)蔡元培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在当时的中国难以有人支持。(评分标准:每句2分。)

21.4分)说明当时的校长开明,思想开放,极具包容性;学校的学术氛围浓厚;学习的环境自由,宽松;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快乐而自由。(评分标准:每点1分。)

22.6分)答题要点:救国是目的,读书是手段;救国不是空话,读书需要静心。(评分标准: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每点可得3分。)

对不同时期蔡元培的文教活动和主张,以及他的政治立场、思想特色和性格特征等做了明确定位,力图写出蔡元培作为一位重要历史人枥的独特之处,在许多方面对蔡元培做了重新解读。

蔡元培先生在清廷翰林院、绍兴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女学、留学德国及参加辛亥革命活动、执掌北京大学与投身五四爱国运动以及主持中央研究工作等各时期的思想态度、工作情形及生活状况等等

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2fc227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