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 优秀教案

2023-01-01 13:39:3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梦回繁华 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优秀教案,繁华


《梦回繁华》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浏览,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梳理本文的脉络。

2.学生通过细读比较,品析本文介绍画卷的方法,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说明文写作 能力。

3.学生通过质疑,解读画卷背后深层的内蕴,提升审美水平,激发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梳理本文的脉络。 教学难点】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说明文写作能力。

解读画卷背后深层的内蕴,提升审美水平,激发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 【情景设置】走进《清明上河图》闯关活动。 【助读资料《张择端与他的“盛世危图”<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

图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及方法】

●导入: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就是《清明上河图》。今天,就让我们舒卷这幅名画,一起梦回汴梁的繁华! 一、走进《清明上河图》的第一关——梳理脉络 浏览全文找“繁华”

1.把握段落大意,勾出在内容和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句子,看谁能快速选出下列检测题的正确答案。

2.学生在手机上选择作答。 3.教师根据做题情况解析:

①第一段的内容是写作背景,依据是书中哪一句? ②为什么画卷中段这个片段是“漕船过桥”?

解析:第一段的关键句子是“北宋汴梁商业繁盛,城市文化生活活跃。”这句点明了这幅画创作背景的“繁华”“漕船过桥”是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中段最精彩的细节,当然不能缺少。

【第一环节教学目的】运用信息技术,检测学生对说明对象及特点的整体把握效果,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二、走进《清明上河图》的第二关——品味语言 ,细读局部说“繁华” 1.教师投影展评学生习作,提出修改建议:

①抓住“漕船过桥”的画面特点“繁华中充满紧张忙碌” ②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③注意文体特点,准确说明,不能想象虚构,不要写成记叙文。 2.比较朗读学生习作与课文片段,体会说明语言特点的不同。

明确:课文既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语言具体准确—平实,又运用了摹状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加上大量运用四字词语,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典雅,《清明上河图》沉稳大度的风格吻合,是科学性和文学性结合的典范。

3. 比较朗读第4段第一层画卷内容(作者喻之为乐章的慢板、柔板——速度缓慢、声调轻柔、心情愉悦)和第二层画卷内容(作者喻之为乐章的快板、紧板——速度快急、声调高重、心情紧张),体会画面的疏密相间、情感起伏。

【第二环节教学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梦回繁华》科学准确又极






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品味画作和课文沉稳大度、凝练典雅的艺术风格培养准确说明事物的能力。

三、走进《清明上河图》的第三关——联系背景 ,深度质疑拓“繁华” 1.投影展示学生在自学中问得最多的问题:为何题目是《梦回繁华》而不是《清明上河图》 2.在课文和相关资料中去寻找线索:课文的线索在哪里?请根据课文线索和助读资料《张择端与他的“盛世危图”<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片段),写出一两个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3.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在手机上输入自己的回答。 4.教师:根据同学们回答的词云关键词,分析总结

1)①题目《梦回繁华》不仅点明了画卷的特点——繁华;

②而且隐含了画卷背后作者的创作动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讽谏; ③并且饱含“靖康之耻”后南渡的北宋遗民对故土的情感——怀念;

④同时,触动我们深藏心底的一丝念想,那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安居乐业、锦绣繁华的追求与向往!中国人始终不灭的盛世之愿、强国之梦! 2)正如故宫研究院副院长 余辉所说: 欣赏艺术作品,不能平面解读艺术作品而应该去立体的解读。要结合时代背景探寻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样才能够更深层揭示作品背后的真正思想内涵。 3《清明上河图》是一个破碎的梦,但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永恒的梦,那就是继续研究反思、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光。

【第三环节教学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学生质疑探究画家和作者的创作动机,体会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

四、课后作业:走进《清明上河图》的第四关——学习迁移 ,回归盛世续“繁华”

请你用本节课学到的说明文知识与方法,感受到的中华文明的魅力与精神,继续领略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风采,回归盛世续“繁华”

你可以去了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壮阔绮丽,你可以去品味王羲之《兰亭叙》的行云流水,你还可以去读一读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把你的了解与感受写成文字录成视频,上传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走进、了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第四环节教学目的】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更多地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教学反思

1. 从学生的疑问点、兴趣点、情感点切入,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关键。

2. 不搞信息技术的花架子,而是要寻找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让信息化技术为教学的高效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2aa5ba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