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2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优质课教案7》,欢迎阅读!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的主旨并能默写本诗
(2) 理解诗人浪漫的诗情 . 品味凝练含蓄跳跃的语言 品诗想象,再现颔联和颈联
所描绘的壮阔奇丽的画面。 2.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涉及的古诗并不多,学生很难想象到诗歌的意境,特别是对李白 浪漫主义诗情的理解很难。 学生对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难于理解。 品味凝练含蓄 的语言很关键。
3.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的意思和主旨。品味凝练含蓄跳跃的语言。 难点:品诗想象,再现颔联和颈联所描绘的壮阔奇丽的画面。理解诗人浪漫 的诗情。 4.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1.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
(1)你知道古代诗歌中描绘送别的诗句吗?请你讲一讲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不一样的送别诗 (3)板书 渡荆门送别
(4)出示课件 活动 2【讲授】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李白 活动 3【讲授】背景介绍 出示课件 活动 4【讲授】范读 (1)老师范读
(2)出示课件两种不同节奏。让学生比较谁的节奏画得好 (3)小结 五言律诗 23 停顿规律。 活动 5【活动】朗读 (1)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2)抽学生朗读,看谁读得好。 (3)评价 活动 6【活动】小组探究学习理解诗意 (1)分组
(2)首联“第一组”颔联“第二组”颈联“第三组”尾联“第四组” (3)老师到小组指导。 活动 7【活动】讨论
讨论 1、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景的? 讨论 2: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远景,这联诗所描讨论 2:颈联 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 远景,这联诗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绘的是怎样的 画面
活动 8【讲授】品味凝练的语言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联中的“随” 、“尽”、“入”三个字用 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平野和大荒给诗人视觉上有什么感受?
(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 行?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活动 9【讲授】品味语言小结 (1)出示课件 一个“随”字,把“山尽平野现”这一景观,描述成了“山随平野尽” ,
1
这 样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随”字,连接了山和原野; “随”字还让山动了起来, 让山一点点往前走, 走着走着就逐渐消失进了茫茫平原的怀抱, 这个过程是动态 的。一个字让本来安静的山动起来了, 化静为动, 神奇的文字调动了读者的丰富 感受:读者可以跟着这个字去感受画面, 读者的视线也跟着这个字移动, 想象力 也因为这个字而丰富了起来。 更进一步,这山到底随着什么消失了呢?略一沉吟, 我们会恍然大悟, 原来山是随着李白的行舟, 李白的视线, 李白的速度而消失在 平原的!这是很重要的发现。 并不是让山动起来表达就一定好, 而是因为山这一 动,我们就感受到了一个驾舟而行的人, 一双惊奇的眼睛, 一个活跃兴奋的心灵。 正因为有了这个人, 有了这双眼睛, 才有了我们从诗句中笼统感受到的诗人情绪 的振奋,万丈的豪情。
呼应着这个“随”字的还有“入”字。如果说“随”字写“动”了山, “入” 字,则写活了江水。“入”字将李白和他的行舟送进了整个辽阔的湖北平原。本 来,冲出三峡的江水已经渐渐平静,它亘古流着,镶嵌在这开阔的原野中,就如 同一条白炼。如果跳出画面来观照画面的话, “长江”“大荒”组成的是一幅静 止的图画。这一“入”字,仍然是让读者不仅发现了长江之奔腾,发现了天地之 开阔,更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了“李白” ,发现了那个精神振奋豪情满怀的李白: 人坐舟中,舟行水面,水咆哮而下,舟和人也随着咆哮的江水冲进了漠漠平野, 无边大荒,给人一种无比刺激之感,新奇之感,振奋之感。
“随”“入”两字就这样把诗人的感受移情给了山水,打破了客观世界的沉 寂,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活跃感, 同时还传达了年轻的李白此时此刻的兴奋和 喜悦!江水年年在, 行舟日日有, 但读者的幸运处就在于豪情满怀的李白遇上了 这奇丽壮阔的画面。 我们之所以感觉诗句好, 就是因为诗人用独特的手法表达了 他此时此刻独特的感受,这就是艺术。
尾联中的“仍”字非常值得品味。 “仍”,还,继续,依旧的意思。暗含着情 况尽管发生了变化, 似乎可以不这样了, 但到底还是这样了。 情况到底发生了什 么变化呢?前面三联就是对这个变化的具体铺垫,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试着 描述诗中“仍”字前后的关系:尽管李白已经离开故乡来到异地,而异地的景色 又是这么新异开阔,此时李白喜悦、兴奋、激动,胸中豪情万丈,壮志满怀(由 诗歌的颔联、颈联可以读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白应该暂时忘了故乡,才符 合常理。 然而作者偏偏没有忘记故乡, 不仅没有忘记, 反而在不经意一低头的瞬 间,由默默流淌的江水勾起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 字就写出了理不该如此, 却情不由衷的矛盾, 情与理的矛盾里表达出来的是初出 家门的李白对家乡的情不能自已。
活动 10【导入】概括主旨 表达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活动 11【练习】朗读、比较。
(1)出示课件 李白的诗句很多都与长江有联系,大家就曾学过他的《早发白帝城》 、《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开阔,激情荡漾。
(投影)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
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请同学们朗读、比较,这首诗与《渡荆门送别》在意境上有何相似之 处。 (3)朗读、比较。
这也是李白青年时期初次出四川时, 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诗人是乘船从 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的半圆的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 月影总是随江流,好似也依恋着这个初次离家的游子,与《渡荆门送别》有异曲 同工之妙。
(4)请同学将两首诗做对比朗读
活动 12【测试】背诵默写 背诵默写《渡荆门送别》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22c111e5a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