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欢迎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解释】1.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品质的总和。2.道德的本质:首先,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其次,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最后,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3.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涵盖了职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与处理。特点: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具有从属性。反映了各种职业的特殊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具有专业性。形式简明,具体实用。4.自律规范:就是道德规范,它与法律规范相比有三个特点:1)非制度性规范2)没有也不是用强制手段3)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只有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来维持。5.良心:就是人们对他人和社会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良心是一个人精神支柱和心灵的卫兵。良心有三大作用:1)行为前:对选择行为动机起制约作用2)行为中:起监督作用3)在行为后: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其评价作用。教师良心: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指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劳动中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评价,它是教师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通过自我批评的方式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律。6.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7.热爱学生:其一:是指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和教育学生。其二:它是由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热爱学生就是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8.人生观: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一旦形成,就从根本上,总体上影响和支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9.人生目的:和一定人生观相联系的支配一生的总的根本性的目的,这种对具体行为目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就是人生目的。10.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意义属于主观的感受和体验,或者说主要是从主观上提出来的。人生意义全面、彻底地肯定了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合理性。人生意义对人生价值起着准备和强化作用。教师的人生意义: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个人生命存在机器活动合理性的肯定,是教师职业劳动乐趣的源泉和自我发展的可能性根据。11.人生价值:从价值的产生和创造的角度来说,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他人、团体、社会等)的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状况的评价。通俗地说,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12.人生理想: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13.职业理想: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14.教育价值: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价值,或这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教育价值。15.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教师道德修养: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及其结果。16.教师人格: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在其角色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师专业心理倾向、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个体品质,是教师行为中所应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的外在行为模式的统一体。17.教师德性: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是一种习惯于欲求正当之物并选择正当行为去获取的个人品质。18.教师公正: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要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即在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19.教师威信: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为人们所肯定、赞扬甚至敬仰的职业声望。20.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简答】1.教师职业特点:答:教师职业的特点是指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区别:1)崇高性。一方面教师承担着传递并发展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重任,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对提高新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2)奉献性。教师的职业不仅崇高伟大,而且是最富于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职业。一方面,在长期的职业劳动中,形成了一种甘当人梯的职业心理,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间接性的价值,因而教师的工作一般都是没有显扬的默默无闻。3)示范性: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的传授,另一种是品德的培养。传授知识的示范性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学问的尊重和勤奋钻研,品
德的培养要求教师以身立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动为学生树立模范和学习的榜样。4)主导性:教师职业活动的对象是学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把形成学生正确学习态度、方法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作为一个主要任务。2.怎样理解教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教师教育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在个性心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他们在思想,情感,能力, 性格,爱好等方面也各有千秋。这就是说,在教育对象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很多都不是由于教师劳动所引起的,这就形成了教育对象身上的许多不确定因素。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内容除了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塑造,品德的培养,行为的训练等等。大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还有结合教学和实习,承担培养和提高大学声以及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任务。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第一,体现在劳动过程上的传递性和双向性。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将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传授给学生,学生将其消化吸收,同时,教师也在教学和研究中不断得到自我充实和发展。第二,劳动内容的重复性和连续性。由于学生个体的特殊性,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培养,都要经过反复教育的。同时,由于专业和课程的稳定性,在培养一批批的学生时,对每一批学生的培养也是一个不断往复递进的过程。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3.何为道德,各有何特点?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品质的总和。特征: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次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4.道德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同时,它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变化的速度较慢。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较,道德思想和规范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立即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另外,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包括其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往往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完成这个过程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在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早已被推翻,但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尚处在建设和不断完善之中,因此一些封建道德残余,如特权思想、等级观念、依赖意识等依然存在,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消除。5.功能?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个人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人类社会中任何事物都必然具有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前者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要,后者则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人的行为总是围绕人的生命活动和与生命活动有直接联系的各种需要展开的,这就决定了道德对个人有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作用。当道德失去了这种个体功能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失去意义,其社会功能就无从谈起了。道德的社会功能是建立在个体功能之上的。6.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道德品质。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特点:第一:道德意识的高尚性。所谓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的道德品质。由于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塑造人的灵魂的神圣职责,因此各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对教师的道德水准提出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要求。第二:道德行为的榜样性。所谓道德行为,就是在道德意识的支配在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青少年一代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教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令人尊敬和以为表率的特殊地位,而且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朝夕相处,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具有榜样的力量。第三: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其广泛性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又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其深远性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心灵的塑造,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处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以至一生做人的品质,并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后代,以至整个社会的未来。7.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1)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教师职业具有崇高性,它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它肩负三大重任,即:肩负着培养新一代的重任,承担着传递并发展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重任,塑造学生灵魂的重任;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进行教育和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3)教书育人的任务所决定,教书育人使教师的天职,要教好书,做好人,必须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所决定——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高要求,教师职业行为的榜样性和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深远性,都将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8.关系: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两者是有所区别有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一种道德的根本要求和最好准则,较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和普遍性,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较之原则,更具有实践性,具体性和特殊性。第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更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性,会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而规范表现出了更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联系表现在:首先是内容上的互补。两者虽然含义不同,确实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主导地位而贯通与整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若没有这一贯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失去了本质属性。反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自我开展和具体体现,没有此,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内容也失去了其丰富性和具体性而徒有形式。 其次是性质上的同一性,两者都是对教师行为的一种规范和约束。9.怎样理解教师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知道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确立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有两点:一是普遍的适用性;而是典型的职业性。最符合的就是乐教敬业。乐教即是乐于教育,是指教师要以一种愉悦、快乐和热爱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所谓敬业,即是尊重职业,就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职业当作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来看待,为此而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努力奉献的精神。10.教与敬业的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乐教指的是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敬业指的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的投入。关系: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敬业既是乐教的体现,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意义: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乐教敬业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比如,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规范中;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在对职业本身的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11.教:1)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2)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3)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4)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a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b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规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c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的特点和服从,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与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12.由于人生目的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活动目的的总的目的,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做出概括和区分。1)从目的的意向性(强度)上看,可以分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前者一生的目标很明确,并下决心朝着既定的目标走,生活节奏较紧张,感觉有点累,但却能得到充实和成就的补偿,后者没有很明确的目的,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生活往往平平常常,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但有时也能从轻松自如中找到平衡。2)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可以分为奋斗性人生(指向目标)和欣赏型人生(注重过程);前者人生目的侧重于确定的结果,有较强的精神动力,也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感受人生的高峰体验,但也有可能因为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路途中美好的景色。后者则看中人生的过程,对结果并不太在意。3)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上看,可以分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前者的人生目标是围绕个人的,如成名成家,虽有些偏狭,并且冒着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冲突的风险,但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为生活及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最为直接的动力。后者的人生目标是指向群体或者社会的,如国家强盛。社会人生胸怀是宽阔的,境界是崇高的,但是迄今的社会历史还是局限于少数道德楷模。4)从目的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俗欲人生和雅趣人生。前者追求的目标侧重于物质生活方面的,如吃喝玩乐。后者则追求精神方面的,如求知,修身,审美等心灵的愉悦。13.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职业目的和动机大体包含以下因素:谋生因素:当教师是为了谋生,不过是一个饭碗,饭碗的价值主
1
要有两点:一是大小(工资高低),而是含金量(牢固程度)。谋生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理解。兴趣和个性因素:当教师是因为兴趣,或者说是喜欢。喜欢教师,无非是喜欢教师的工作方式、环境、对象等,包括教师职业的稳定性、生活方式的规则性、人际交往的主导性和对象的固定化等等,因兴趣而工作是享受,兴趣能够使人全身心投入,也容易创造职业成就。14.1)基础不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基于血缘关系,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要,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劳动对象学生正确的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2)性质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对社会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和全面了解学生,真诚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上的爱,这种爱是理智的,科学的和博大的。它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专一的, 感情化的,是相对狭隘的爱,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容易产生脚之不足,爱之有余。3)要求不同: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处于理性。而家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出于感性和自己的需要.4)特点不同:教师热爱学生的特点:职业性,原则性,全面性和无私性。而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具备这些特点。往往容易产生两个极端。或者过分严厉,不是打就是骂,或者表现为宠爱和溺爱。15.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第四,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教师的劳动虽然不直接以生产物质产品的形式投入整个社会生产,但是却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者改变他未来的发展方向。16.1)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要了解和信任学生,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爱护每一个学生。2)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3)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4)严格要求学生。17.1)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必然有道德。 2)教师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是相互重叠的;3)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师行为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交织在一起。18.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的第一原则是教书育人原则。1)任何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培养特定社会、特定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要有德有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职业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应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2)教书育人是递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教书育人原则是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确立的。首先,教学的过程必然也是育人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过程是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的过程,探索符合实际的有效的具体的结合方式。其次,教好书要求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一方面,要求教师运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依据认识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学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特别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培养也就特别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高校学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社会矛盾,为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育人工作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教书育人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的职业活动必须围绕这一日的,既教书,又育人,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掌挥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9.依法执教是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过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1)依法从教是完善让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依法从教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3)依法从教在转型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处在转型期,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制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依法从教既是变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变革稳定有序进行的保证。依法从教是教师的道德义务,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道德原则。廉洁从教的意义:有利用树立教师的威信;有利用学生群体正气的形成;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20.两者经常联系在一起,但还是有区别的,人生意义是人生主体对自己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的感受和体验;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他人、团体、社会等)的人的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两者最大的区别在:意义属于主观感受和体验,主要是从主观上提取出来的,而价值属于客观事实,依赖于多数人相对一致的评价。人生是否有意义,很大程度取决于主体自身,而人生是否有价值,主要取决于主体以外的他人、团体和社会评价。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对人生意义的感受不可能纯主观必然渗透着别人对自己的价值评价,同样,人生价值及其评价必然包含着对个人的生活信念等精神状态的评价。反之,对人生意义的感受也离不开别人,团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正面评价越多,越能感受到人生的意
义,而负面否定的评价越多,则难以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容易丧失信心和勇气。通常情况下,两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在程度上也是大体吻合的。人生价值的分类:1)从价值主体上:社会价值、自我价值;2)从价值实现程度上:潜在价值、现实价值;3)从价值实现性质上:真实价值、虚幻价值;正价值、负价值;4)从价值内容上:生命价值、功利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娱乐欣赏价值等 21.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人生价值表现在:1形式上: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人生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通过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来衡量;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2)内容上:教师人生价值的真实内容是教师在与学生构成的对象性活动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事实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2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根据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及结果.主要原则有:1、知行相统一的原则;2动机、效果统一的原则:接受职业道德教师不是出于被迫的心态,虚假动机无法启动修养过程;3、遵守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既遵循既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又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具体规范。2.内容: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锻炼教师的职业道德意志4坚持教师职业道德信念,5、养成良好的教师行为习惯。23.1、榜样学习法;2、自我省察法:“内省”是我国儒家的一种传统修养方法;3、自我激励法:目标激励、对比激励、成效激励;4、防微杜渐法,慎独--在无人监督时,慎微--时时谨小慎微,慎始--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第一次”。24. 1)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教育过程的协作性与教师施教方式的个体性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2)对这一问题关系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个体性和协作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良好的教育质量只有在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协作性相统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3)在实践中应把握的原则:教师个体的施教应尽职尽责,同时不可忽视相互间的协作性。 【论述】1.你认为目前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应怎样解决?总的来看,大学教师队伍的师德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1)教书与育人分离,传道与授业脱节。2)师生交流沟通少,师生感情弱化,功利色彩趋浓。3)青年教师中拜金主义比较眼中,争名争利时有发生。4)教师事业感、责任感趋淡;出现许多“饭碗”教师。5)同事间的功利趋向为交往原则。6)为己之目的,取悦领导,攻之于同事。对策:从基本原则出发:乐教敬业。即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以饱满的热情一 投身到教育湖殴打中,另一方面又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发扬乐观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贡献自己的一切。2.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答: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职业理想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学历方面:学术科研,教学方面,和学生的关系上。攻读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在本专业领域有所钻研。3.人生态度有哪些类型?你认为教师应该确定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人生态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生活信心和情感表现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我认为教师应该培养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2)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奋发向上,创造最佳的人生价值。对于教师本身而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让我们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不退缩,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行为举止,精神风貌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很好的示范。4.怎样理解教师的人生价值和幸福: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的真正根基是在学生心目中。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其劳动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评价者。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自己的素质就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确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端正工作态度,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能够被学生长期惦记着,怀念着、感谢着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老师。教师职业的乐趣有三种来源:环境之乐,校园的环境要单纯的多,学生年轻,活泼,朝气蓬勃,长期和他们打交道,有益于身心健康。其二:劳动方式自由度较大,思想和思维的空间比较开阔,可以较充分的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其三是劳动成果之乐,这也是和教师的职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年轻一代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成熟,是培养出各个方面的人才。老师培养出来成果,不仅自己看着高兴,学生也很感激,并且学生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不是一次就结束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老师用辛勤的劳动送走一届届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的时候,同时也是在不断积累着自己的精神财富和幸福资源。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有哪些层次?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谈谈。教师职业道德境界首先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道德意识的集合体。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修养的目标和境界作出不同
层次的划分。如从处理教书和育人关系上,可以分为“教而不育”、“重教清育”、“教、育并重”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观感受上,可以分为“厌教敷业”、“从教执业”、“乐教敬业”三个层次;从而对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程度上,可以分为“以教谋私”、“依法执教”(基本守法,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为人师表”(模范遵守)。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广泛性要求上,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要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走出最低境界,提升到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往最高层次努力。对少数先进分子来说,要用最高层次要求自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知识的学习只是教师的道德人格建设条件,而不是这一人格建设本身。后者需要教师具有坚定的“学为人师”的职业信念和进行知行合一职业道德实践。6.教师三乐见“4”,但教师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是:一是得英才而教之;二是通过自己的教育劳动使学生在成长或成才方面取得明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三是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把自己人生或事业的成功或成就归功于教师的劳动,并能够长久地记着和感谢老师。而要成为这样的老师,就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职业道德高尚的人。真正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留下深刻印记的不仅是老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思想、品格和作风。可举自己或别的老师的例子说明这一点。7.结合第9题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第10题乐教敬业,11题职业道德规范。8. 1、开拓创新新观念; 2、义与利统一观念 3、竞争与协作统一观念4、公平与效率统一观念。9.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意义①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②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③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具体内容是:①对事业无私奉献;②对学生,真诚热爱;③对同志,团结协作;④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等。
【材料分析】1.何为教师为主,学生为本?教师为主: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调控者。学生为本:高等学校和教师因为学生而存在,为了学生而发展。学生是学校的根本,是教师这个职业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离不开学生,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另一方面,教师更要意识到自己的基本职责也在与学生服务。强调“学生为本”,并没有否认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知识、经验、阅历、思想成熟程度等方面有差距,教师无疑处于优势地位。教师都应该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为本”只要教师的一切工作要以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成材为目的,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以符合学生的特点为依据。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的服务者。教育、教学、辅导、指导都是服务,学生作为服务对象是目的,教师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是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只是教师的服务不是单纯地满足学生个别的、既有的需要,而是要满足普遍的、长远的需要,并且还要启发和激励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这正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主导作用和体现。
2.一位高校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学生的邀请,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义务给学生搞咨询,办讲座,当顾问,受到学生的欢迎.但由于受到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限制,这位老师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荣誉等鼓励.请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作出评论.这位教师这样做,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义务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表现了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责任。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荣誉,说明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方面,我们应该及时进行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淡泊名利,无怨无悔,把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看作是最有价值的事.3.一些高校教师在社会上兼课,兼职很多,没有足够的
时间和精力认真进行校内的教学和科研,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作出评论.这些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
放在兼职赚钱上,违背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尽职尽责,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这样一些教师,除了要加强制度的约束和管理外,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修养.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校内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关系,用优异的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用社会服务的经验来丰富校内的教学.4.某高校一位体育老师在体“这是因为你们辅导员拿了经销商的回扣”。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作出评论。这位教师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关于教师同行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以形成教育合力的规范要求。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毫无根据地诋毁其他的老师,否则会同时损害或削弱自己和被诋毁教师的教育力量。在本例中,不论这位体育教师说的是不是事实,都不应该在学生面前损害作为同行的另一位教师的形象。如果有事实根据,可以与本人交换意见,给予批评与帮助,也可以向院系领导反映。但不能也没有必要告诉学生。5某高校教师利用考试给分权暗示学生送钱。问:请用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原理对此事进行分析。(结合简答6-9职业道德规范、特点、要求))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结合简答“6”职业道德的特点。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209676bccbff121dd3683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