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与诗歌

2022-03-24 04:17: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断句与诗歌》,欢迎阅读!
断句,诗歌
文言文断句

总结归纳一:找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代词,就基本可以断句了。

例: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总结归纳二:看虚词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句首发语词:岂(其)、夫、盖、焉、惟、斯等 句中虚词: 于、为、则、而、以等 句尾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

复音虚词(包括关联词)大体上都位于句首,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

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总结归纳三:察对话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总结归纳四: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顶真 例: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排比、对偶 例: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总结归纳五:依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1.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2.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

总结归纳六——根据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如: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 /受„于„ /见„于„;

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

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诗歌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4.A萧瑟凄凉不符,D千村杵是作者想象)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

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

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

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向子湮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彤”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虚有实。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易水寒”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首发。“此恨难消”“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下片后两句,“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代指被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14 A EA 3分,E 2分,A虚实分析错误;E乐景写哀情错)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①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

②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

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

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鉴赏

客观题错因归纳

一、对诗歌文学常识的考察 1.《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A.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晚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这首诗是送别诗,作者写给赴碛西官军中认知的李副使。

(解析: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 2.《野泊对月有感》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解析:律诗是近体诗)

3.《石家庄二模 江梅引 姜夔①》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 (解析: “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滕王阁序》中“短引”指序文) 二、关注诗歌意象意境

1. “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正确)

2.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错误,“萧瑟凄凉”不符) 三、关注叙述对象

117石二模《江梅引 姜夔①》

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

(错误,E项写的是词人自己,而非恋人) 四、对诗歌手法的准确理解

1.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不如意的经历比作来袭的风雨,虽只有孤灯相伴,但并不妨碍酣眠,他相信酣眠醒来必是满屋绚烂的阳光。 (错误,比喻错误,风雨烟霞均是实写。

五、对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1.《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千百年二句,以为我们这些人的话会流传千百年,儿孙们会继承文化脉络。

(错误,二三子不是儿孙们,是您们的意思) 2.《新夏感事①》陆游

“病起兼旬②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颔联二句分承“绿阴成睡晚晴”写作者自己病十几天,今刚得痊愈,病中很少喝酒,才能在立夏时的四月第一次听到黄莺的叫声。 (错,“兼旬”应该是二十天) 六、诗歌中某句作用的考察

1.《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李纲

A.“边城寒早”描写了边境自然气候的早寒.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烘托了战争威胁的严重性。

(错误,全词情绪高昂,并非悲凉.“边城寒早”没有起到奠定全词基调的作用) 七、与诗歌整体风格不符

1.《人日寄杜二拾遗》 适②

E.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富于表现力。

(错误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赏析有误,非本诗风格 八、巧妙利用注释

1.《岁暮》注释: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C.“雁默线烹”引用了典故,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错误 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妒忌而先被淘 应是“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古诗鉴赏归纳

一、诗歌分类:

1.按体裁:古体诗:歌、行、吟、引、乐府

近体诗:绝句、律诗

2.按题材:羁旅、边塞、征战、山水田园、闺怨、咏物诗等 二、诗歌理解:

关注题目、作者、注释、意象、抒情词、诗句、题干。

3答题:分问分条、看分值多分条 先概括后分析 例:感情题

1、复杂情感:分条

①„„情,诗句分析 ②„„情,诗句分析 ③„„情,诗句分析

2、情感变化:由„„情变为„„情 殷切—喜悦—失落

由悲伤转为欣喜,又由喜悦回归悲伤 3、感情异同:

分问用文字标注 ①异: ②同; 三、画面和意境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图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具体) 四、景物描写的特点(写景手法) 提问方式:1.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2.诗中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3.写景上有哪些特色。 4.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 答题步骤:1、感官:视听触嗅味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色彩(色彩对比鲜明)

4、多角度:高低俯仰远近 时空

5、修辞:比喻 拟人 对比 夸张 通感 比拟 6、用词(叠词、拟声词)

7、虚实、抑扬、正侧面、点面结合、列锦、白描 8、景情关系

注:有视听必有动静,有声音必有以声衬静 五、抒情手法

(一)抒情方式有关设问 1.抒情方式、抒情手法 2.感情抒发上具有什么特点 3.如何(怎样)表达某种情感

注意:必答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另外如果有比较突出的修辞或其他表现手法一定要写上 (二)抒情手法分类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以乐景写哀情

2托物言志(抒情 寓理)

3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4用典 5借事抒情

6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 对比 夸张 双关) 7虚实结合 联想想象 六、以景结情效果:

1营造氛围意境

2含蓄蕴藉,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3深化主旨 七、虚实结合的效果

1扩大了意境,2拓展了空间, 3深化了主旨 4深化了情感 八、咏物诗:必出托物言志 怀古诗:必出借古讽今 九、情感要全面

1.对战争的厌恶,对将士的同情一起出

2.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一起出 3.羁旅之愁,思乡之苦一起出 4.南宋诗人常有的情感

1怀才不遇的悲愤 2报国的豪情壮志 3国土沦丧的悲伤(亡国之痛)4恢复中原的渴望 5对统治者不恢复中原的愤慨 6思念故国,思念家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1ef562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