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者介绍

2022-03-20 01:23: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作者介绍》,欢迎阅读!
苏轼,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101/8),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186cm),《核舟记》有道"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著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诗词: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念奴娇·赤壁怀古》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 《江城子·密州出猎》 《蝶恋花·春景》 《惠崇春江晚景》

个人经历: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据说宋朝总共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选了4万多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人只有41人。制科考试分五等,第一等和第二等是虚设,不授予,因此第三等就是最优等,取中的人多为第四等,而第五等即为未中淘汰。宋朝制科的第三等只授予过两人,一人是吴育,一人就是苏轼,而且苏轼是第三等吴育是第三次

1069年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不容于变法派,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元丰二年(1079年),由于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1085年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1086年,不满新势力打压王安石集团人物,不容于新旧两派势力,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疏浚西湖,修建苏堤 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

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1c0122cf8c75fbfc67db29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