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爱国的诗句

2023-11-21 22:50: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爱国的诗句》,欢迎阅读!
爱国,杜甫,诗句
杜甫爱国的诗句



杜甫爱国的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4.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5.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6.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7.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8.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个人影响]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

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他出生在巩县

(今河南巩义市)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他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

分的条件。

他二十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十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

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

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


取无门,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这也使他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直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

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富县羌村(陕西境内),只身投奔在灵武(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公元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他屡遭贬斥,更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为他创作《春望》《哀江头》《北征》和“三吏”“三别”等提供了素材,并使他的诗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公元759年,他抛官弃职,举家西行,几经

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大多表现为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汉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1bd80b4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