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表现――梵高与德国早期表现主义绘画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三杰

2022-12-09 18:28: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永远的表现――梵高与德国早期表现主义绘画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三杰》,欢迎阅读!
表现主义,德国,三杰,梵高,绘画
永远的表现――梵高与德国早期表现主义绘画德国

表现主义绘画三杰

表现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在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兴起,是德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的失败以及各种社会盾的产生都推动了表现主义运动的发展。在思想上,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哲学思潮引导了这一运动的发展。艺术领域,许多艺术家自发的组成各种文艺团体用异乎寻常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当艺术社会的叛逆见解。在这个特定的时代,许多不同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的青年艺术家聚集在一起,用手中的画笔宣泄出对资本主义都市文明的不满,表现出对机械文明压制人性和个性的反感。表现主义绘画由后印象派发展而来,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开启了自我情感表现的大门,梵高画作中对自己主观情感的释放,表现性的色彩以及情绪化的线条深深启发了早期表现主义画家,特别是桥社画家大都沉醉在梵高那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中。190511月,梵高作品展的开幕这无疑又给表现主义艺术家做了精神上的向导。

早期的表现主义画家大都追求着梵高式的自我表现风格并贯穿于以后的表现主义绘画运动之中。罗尔夫斯是早期表现主义画家中较年长的一位,五十岁以前都是按照传统的技法作画,主要画一些写实风景和受印象派影响的外光画。自他在奥斯托豪斯的收藏中看到了后印象派和梵高的作品,他改变了画风,他喜欢缤纷的色彩和梵高的笔触,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及美感。诺尔德是另一位早期表现主义的重要画家,他在色彩上有着独特的成就,笔法也很强烈,豪放。他是一位彻底的表现主义画家,作品完全是自发的真实情感的流露。他曾说过艺术家要顺从着他的本能制作作品。一切我的自由的幻想的画幅,产生在没有任何范本和模特时也没有任何定型的表象时,我领先避开一切思考,一个在火热和色彩中的空泛的表象对我就足够了。其余


两位早期画家贝克尔和科林思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的表达方式。

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阶段桥社的集体风格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梵高作品的反应。桥社画家都迷醉于梵高那溢透了火热情感力量的笔触和色彩中。桥社画家认为:青春艺术派过于唯美主义,印象派过于表面化,自然抒情风格过于文学性,古典艺术又太讲究规矩了。受梵高,高更和蒙克艺术的影响下,结合非洲部落艺术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原始艺术,形成了表现内心冲动的粗犷的艺术形式,在桥社初期,他们追求行为的自由和色彩的张力来宣泄心中被压抑的情感。桥社的发起者之一基希纳曾说过心灵意志的创造,他认为:通过心灵意志创造出来的才是美的,那是某种深秘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与物,色彩与画框的背后,他把一切重新和生命和感性的形象联结起来,这才是――我所寻找的美。在以后寻求表达内心情感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太平洋群岛艺术和非洲部落艺术使他们的作品又出现了新的形式,在后他们把时代特征与自我表现融入作品中,表现事物后面的幻想,以真实的内心世界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色彩心理,精神表现力越来越强,对于这些风格的形成,梵高作品中的而强烈的生命热情让他们认识到画家需要内在的创作激情,但在自由追求主观情感表达的同时,桥社画家忽视了梵高的作品中有种理性的激情存在。桥社主要成员基希纳与梵高在生活经历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精神比较敏感有点神经质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两人都用相同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两者都是神经敏感脆弱的人,不知基希纳创作的《非洲小板凳》和梵高创作的椅子是否传达着相同的孤独感和不安。基希纳初期的作品追求简洁的造型和鲜明的色彩,19世纪的色彩理论和歌德的《论色彩学》使他充分认识到色彩在艺术表现中的价值。在1911年迁往柏林后,受柏林社会环境的影响,画面开始变得冷酷,郁闷。在倾斜动荡不安的画面中表现的是人类及其强大生命力的存在。在喧嚣的现代都市中,基希纳感到的事孤独和空虚。在描绘柏林街道的那些作品中,无时无刻不渗透出他那种隔阂焦虑之情。他力求在画面中达到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19e6516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