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旧约-中的民俗》书评》,欢迎阅读!
《中的民俗》书评
摘 要:《中的民俗》是英国著名学者詹姆斯·G·弗雷泽的作品,它是一部研究古老习俗和宗教信仰的科学著作,其在人类学研究上的意义一直未被充分挖掘。通过梳理《中的民俗》中的文本内容,结合文学,人类学的其他著作提出两点可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的主题,分别是替罪羊记号,和石头与书的信仰,以实现《中的民俗》对我国人类学,文学等各方面研究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的民俗;人类学;读书报告
在人类学中有一片很大的研究领域——圣经研究。关于圣经研究,人类学家们已经做出了一系列经学著作,例如弗洛伊德的《摩西与一神教》,罗宾森·史密斯的《闪米特人的宗教》等。其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古典学学者詹姆斯·G·弗雷泽的作品《中的民俗》。
该书在国内目前有两个译本。一部是由童炜钢先生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版本,另一部是叶舒宪先生和户小辉先生翻译的陕西大学出版社版本。本文主要选用复旦大学出版社版本。
一、主要内容概述
《中的民俗》,从书名看指研究《旧约》中的民俗。那具体而言,《旧约》和民俗分别是什么?《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约”指宗教上的相互约束,这个观念起源于古以色列与上帝的关系。上帝以约来实行他管理和救赎人类的计划,向人表达他的慈爱和信实,因此上帝的名称为耶和华,意指“立约的上帝”。而旧约和新约的划分就以主耶稣诞生那一年为分界点,將主降生前的三十九卷称为旧约圣经,这部分主要讲述希伯来人的历史和基督教中三位一体中圣父的作为。另一方面,书中所用“民俗”含义也有待解读。对此,首先要明确一点是由于该书本是外国翻译著作,所以当我们要对其题目中的概念进行界定的时候还是要回到它原版中去。这本书的英文原名为Folk-lore in the Old Testament:Studies in Comparative Religion,Legend and Law,在folk 和lore 之间加了一个连接符,因而似乎更加突出了lore 的意思。根据牛津字典的解释,lore 这个字的意思是: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particular subject,especially when this is not written down;the stories and traditions of a particular group of people,即:“尤指口头流传的某一方面的学问;某一群体的传说、传统”。他研究的恰恰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又被外来或后来的文字记录下来的各种广义的“传说”即traditions,其中包括我们现在说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民俗”一词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是对本书核心主旨的一种阐释。
全书构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民俗世界。弗雷泽以时间为序,把全书分为“世界之初”、“族长时代”、“士师和王的时代”和“律法”等四部分,共二十七章。该书从原始社会信仰的产生到文明时代律法的构建,追根溯源,寻踪探幽,展现了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和民俗生活的精彩画面,再现了人类有史以来信仰、
巫术、风俗、宗教、律法、道德的发展状况,弗雷泽摈弃了神学主义的抽象说教,而将活生生的人类生活作为观察和解释世界的逻辑起点。
二、替罪羊的记号
书第三章讲述了该隐记号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出发,作者描述了世界各地杀人者的民俗。各地民俗将土地和血拟人化,人们普遍认为杀人者是不洁的存在,被杀者的血液会污染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土地收到诅咒将不再为人类服务。针对这一问题原始民族们提出了解决诅咒的方法,通过献祭的方式安抚土地。例如在拉罗地区博博人的国家里,“杀人者要将两个山羊,一只狗和一只公鸡给村子的头领,而头领会把他们放在一块插在地上的木板上,作为献给土地神的祭品。”简单而言就是杀人者通过斩杀牲畜从而通过再以各种方式献祭大地,从而获得救赎。而这种方式,让人想到了法国学者勒内·基拉尔提出的替罪羊机制。
替罪羊机制是基拉尔在《替罪羊》一书提出的理念。替罪羊是一个外来词,英文是scapegoat,比喻代人受过的羊。它的产生源于一种习俗,古犹太人在七月十日举行赎罪仪式。将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转嫁到一头羊身上然后放逐这只替罪羊,达到赎罪的目的。这种替罪羊仪式逐渐演化成文化内部的一种迫害机制,即替罪羊机制。替罪羊机制的核心是集体对个体的暴力。基拉尔认为,在这类反应迫害和暴力的文学历史文本中,替罪羊与危机的生成基本没有基本直接的关系,仅仅是因为迫害者想要迫害他们,而借助了危机的形式而已。由此他提出了迫害的四种基本范式:危机的大背景、犯错了的替罪羊、替罪羊的特殊标记、先恶魔化再神圣化的过程。而弗雷泽在该隐的记号一章中所描述的献祭方式其根本的内在机制基本可以推断是与基拉尔的替罪羊机制相联系的。首先,杀人者由于杀人而引起了土地的愤怒,处在一个危机的大背景下,其次对杀人者的惩罚方式通过向大地献祭牲畜从而获得救赎,除去身上的罪孽,由此这些牺牲的祭品便承载了杀人者的罪恶,受到惩罚,付出了血的代价,从而获得洗礼。
三.石头与橡树
在书的第九章雅各在伯特利中提到了圣石,以及在20章中提到了橡树。关于这两个意象,费雷泽对二者的解释是一种古代的偶像崇拜,原始先民认为二者都居住着强大的神灵。但二者的内涵却似乎远不止于此。国内著名神话研究学者叶舒宪先生曾提出一种文化研究的理论称为“N级编码理论”,相关学者在对其的应用中曾经对石头与树这两者的意象有过比较细致的分析。关于N级编码,叶舒宪在《文化符号学》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他表示:物与图像是一级编码,文字是二级编码,古代经典是三级编码,后代创作是N级编码。”
通过N级编码理论对石头与树二者进行一层一层由下而上的解码,可以挖掘出其更加深层次的寓意。N级编码将《旧约》作为二级编码,从而下接三级编码中的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文本,发现其中有“你定然不会出生于岩石或者古老的橡树”这般诸多类似的语言。再由此上溯到一层到一级编码,找到了经考古发现的刻有石头与树的米诺戒指,对实物进行解读,从而进一步分析得出二者的原型编码为石头与树可以生人的认知,而在重视生殖力的原始社会,二者必然具有
神圣意义,受到尊敬和重视。经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更加深刻的分析了石头与树的符号内涵,而不是如该书中以一种偶像崇拜的说法一言蔽之。
弗雷泽重新审视了《圣经》中的旧约文本,指出这些文本叙述中无法调和的矛盾,无法解释的现象,然后从比较民俗学的角度,罗列出大量的拥有相似故事传说的文献资料,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最后参考一些有力的考古学资料,由此做出比较符合逻辑的结论,从而创作出这部汇集众多民俗资料的著作《中的民俗》。
参考文献
[1] 弗雷泽.《旧约》中的民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 勒内·基拉尔.替罪羊[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3] 王晴阳.《圣经》“亚伯拉罕之约”的文学人类学探析:以弗雷泽《《旧约》中的民俗》为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52-57.
[4] 叶舒宪,章米力,柳倩月编.文化符号学 大小传统新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康健,女,1994年7月,山西晋中人,硕士学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欧美神话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f8483e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