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2022-05-02 12:53: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夏目漱石》,欢迎阅读!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

人物介绍以及其地位

夏目漱石(186729日-1916129日),日本作家、评论家、文学者。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生平事迹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なつめ きんのすけ),生于江户的牛込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23岁,夏目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现东京大学)。1889年,就学期间的夏目因受好友正冈子规等人影响而开始写作;同年99日,他的汉文暑假游记《木屑录》脱稿。《木屑录》不仅是漱石最早汇集成册的作品,且署名为“漱石顽夫”。漱石二字来源于唐代《晋书》的故事漱石枕流,一开始是子规的笔名,为夏目借用,并最终成为了他的正式笔名“夏目漱石”。1895年,在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后又去熊本县执教;这段经历后来体现在他的小说《少爷》中。1896年,夏目在家人的安排下与贵族院书记官长中根重一的长女镜子结婚。这一时期夏目在俳句界较为活跃声名鹊起。

18991028日,33岁的夏目抵达伦敦,开始了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留学生活。1902125日,夏目启程归国,结束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活。夏目归国后,在东京帝大讲授英文,并开始文学创作。1905年的《我是猫》令他一举成名。1907年,开始为《朝日新闻》写连载小说(包括《虞美人草》、《三四郎》)。

暮年的夏目漱石追求“则天去私”的理想。1911年,他曾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

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夏目死后,家属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 主要作品

用现在的话说,夏目漱石氏其实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很卖座。如果非要遴选出代表作的话,那就是小说类的《我是猫》、青春三部曲《三四郎》——《心》——《从此以后》;笔记类的《玻璃窗内》、《修缮寺日记》、《回忆种种》。其他的诸如《草枕》、《虞美人草》、《梦十夜》等等也是不错的小说小品文字 个人文学成就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这个黑暗现实(主要是国内形势)形成一种重压,使夏目漱石几乎喘不过气来。面临这种形势,他既感到无限愤慨,又觉得无能为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乃是漱石思想意识产生种种矛盾,创作过程产生种种曲折的根本原因,也是他的作品不断寻求解决办法,但总是找不到的根本原因。在作品中批判社会的内容大


大减少了,力量也大大削弱了,而集中精力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剖析人们的内心世界,批判人们的私心,尤其是在男女爱情矛盾方面表现出来的私心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孤独和绝望,则成为漱石后期作品的主要内容了。总之,如果说他的前期作品在社会批判的大胆和尖锐方面超出同时代一般作品水准的话,那么他的后期作品在剖析人物心理的细致方面和在批判人物私心的深入方面,也是同时代一般作品所不及的。

漱石的创作倾向是复杂的,但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在他进行创作时,本文坛上的浪漫主义高潮已经过去,自然主义派正处于隆盛阶段,大有垄断一切之势。此外还有唯美主义等等流派存在。但是,漱石的创作却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他不肯附和自然主义派,决心按照自己对于文学的理解,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针对自然主义者以为事实的再现即文学的观点,他主张文学不应该是实际生活的照片,而必须是有意识地虚构出来的“仿造品”,因为只有通过虚构才能产生超过“事实”的“真实”。因此,他的处女作《我是猫》一问世就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攻击,被斥为庸俗无聊的作品,此后他的作品也不断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指责。漱石虽然被一些人称为“余裕派”、“高蹈派”,可是这些称呼并不能正确表现他的创作的实质,最多只能表现他的创作的一个方面,并且不是主要方面。纵观漱石一生的创作,我们就会发现,他一直关心社会现实,认真思索人生,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反映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作品风格朴实、幽默,结构巧妙,多样,描写生动、感人,语言朴素、细腻,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漱石在日本享有盛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小学选他的作品为教材,所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文学史家公认他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有的还将他和森鸥外并列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两位巨匠。本发行的千元钞票票面上决定采用他的头像作为标志,对于一个日本作家来说,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著名日本学者柄谷行人指出漱石作品中多有对三角关系的描写,“处于三角恋爱关系之中的两个人,总被另一个人——在夏目漱石笔下,这一位总是女的——的任性所隶属。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位女性在本质上很残酷,也不是有恶意的。而是关系本身或其“场所”才使她成为残酷。在漱石的作品里之所以往往出现“害怕的男人”和“不怕的女人”之类的模式,也就因为如此。一个人感到害怕与否,取决于其关系或场所。而经过三角关系后最终取得胜利的人,能不潜在地憎恨那位女性——当然有时候这位则是男性——也在认输者身上看出另一个自己的影子。” 个人思想成就

夏目漱石早期的思想是“自己本位”,在这一思想的建立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东方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哲学近代自由主义思想。东方儒家思想是“自己本位”的根本,西方近代哲学是其方法论。 《草枕》

夏目漱石在<草枕>中提出了"非人情"文学创作理论."非人情"的提出及其含义与禅宗思想有着紧密联系.在广泛学习和模仿西欧的明治时代,漱石提出"人情"文学创作理论,旨在呼吁日本作家创造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学.对夏目漱石<草枕>的个案分析提示我们,在全球化环境下的今天,弘扬民族文化尤为重要.


近代化观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在年轻时选定英国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并立志要"通达英语英文,以外语著述伟大之文学以震惊西洋人"(<处女作追忆>).与当时文坛的无思想性和通俗性相比,夏目漱石重视思想的文学观念可见一斑.<我是猫><明暗>的十几部长篇小说,漱石思想发展的轨迹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这些作品中.在他前期的作品里,闪射着社会批判的光芒,及至<>世,这种批判精神逐渐转向了对个人内心世界的精细剖析.尽管如此,漱石对社会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他对日本近代化的认识,在修善寺重病之后,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可以在他后期的演讲<现代日本的开化><我的个人主义>等中得到验证。

【专题】《我是猫》作品剖析

《我是猫》是怎样动手写起来的呢?

大约在一九零四年年底,有一次,主编《子规》杂志的虚子让漱石写点什么东西发表,于是漱石便写了一篇小说交给他。虚子看过以后觉得很有意思,不过认为还有一些地方必须如此这般地修改一下。漱石以为他的意见不错,所以就照他的说法改了。改好之后,虚子大加赞赏。可是当时漱石还没想好题目,不知是叫“猫传”好呢,还是干脆用开头第一句“我是猫”好。虚子赞成后一个,因此便决定用这个名字在《子规》上发表了。开始,漱石本来打算写这一回就完了,可是虚子听说小说反映不坏,又劝漱石继续写下去,于是他又写了第二回。大概漱石心中仍有就此打住的想法,所以小说的头两回结构比较完整,可以自成一体。

然而第二回一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漱石和虚子也都来了劲头,说也就一回一回地写了下去,一直写到第十一回,终于变成一部长篇巨著了(趣的是,漱石的《我是猫》问世以后,又陆续出现了《我也是猫》等一系列“我小说”)。据漱石说,他只不过偶然写了这部作品,并没特别想到要对当时的文坛如何如何。仅仅是想写就写,想作就作。不过,他开始写作时和写到最后的想法有很大不同。文体之类也不愿意模仿别人,只不过是想那么写写看。《我是猫》问世时,“明治维新”已经过去了三十几个年头。在这期间,日本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政权。这个政权对内压迫剥削人民,镇压了“自由民运动”,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掠夺了大量赔款,搜刮了大批资源。通过这些罪恶活动,天皇专制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地主资本家的腰包塞得越来越鼓,劳动人民的日子却过得越来越穷。

《我是猫》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小说构思奇巧,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e94a9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31.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