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中礼貌和面子观的中西方差异

2022-04-18 04:56: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用学中礼貌和面子观的中西方差异》,欢迎阅读!
语用学,中西方,礼貌,差异,面子
要:礼貌和面子观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面子观和礼貌的探讨体现出多层面特点,但主要集中在对面子观与礼貌研究的综述,或礼貌和面子观在语用策略的体现。本文从利奇的“礼貌原则”和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入手,指出其不适用于汉语文化的部分,并分析原因以加深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策略的失误。

关键词:礼貌;面子;礼貌策略 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现象,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关于礼貌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礼貌是人们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 2)礼貌是一种敬重。 3)礼貌是一种语体。

4)礼貌是一种话语表层现象。 5)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

总之,在语用学领域,人们关心的不是说话人是否对他人友善,而是他说了什么,以及他的话语对听话人产生了什么影响[1]

面子是指个人在公众面前的自我形象,即每个人都拥有并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情感和社会需求,礼貌就是用来表示自己认可他人“面子”需求的方式,所以谈论面子时必须以礼貌为前提。

一、利奇礼貌原则的中西方差异 (一)利奇礼貌原则的内容

在西方文化中,关于礼貌的概述必须要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说起。合作原则解释了会话含义的理解和产生,但它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违反合作原则。因此利奇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礼貌原则[2]用来补充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受益;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3]由此可知,礼貌原则的核心是说话人在说话时尽可能多地维护别人利益,少为自己考虑,从而保证交际顺利完成。

利奇的礼貌原则可以用来指导汉语的某些礼貌表达,如涉及个体的评誉方面,中国文化中崇尚褒人贬己的原则。对待他人要尽可能表示赞同与同情等。 (二)利奇礼貌原则表现的中西差异

虽然利奇的礼貌原则在直觉上易于被人接受,但不同文化涉及的侧重点差异很大。它是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4]如利奇的谦逊准则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中遵循这一准则的程度不同。如当英语文背景的人受到表扬,常常说一声“thank you,以避免伤害表扬者的积极面子来表示礼貌。而中国人过去常常进行自贬来表示礼貌。

再如利奇的一致准则。各种文化中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很正常,但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示不同意却不同。如在英国,人们表示否定时常常使用“yesbut„”表达方式。这里的“yes遵循一致准则,表面上的同意为后面表示不同意作铺垫,使人容易接受。中国人一般不会直接表达出不同意,而日本人则更甚,他们会绕很大弯子,只能靠听他在结尾语气上的变化。甚至于对于日语非母语学习者来说,乍一听上去会认为对方是同意的。

除此之外,中西方在礼貌用语中体现的差异也存在于其它方面,如见面打招呼和告别差异、赞美别人的差异、称谓语的差异等,这些差异的存在反映了在不同文化中遵循礼貌准则的程度以及表现方式的差异,因此礼貌原则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


二、布朗和列文森面子关中西方差异 (一)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关

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理论的中心原则是,某些言语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威胁面子的,因此需要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5]“面子保全论”首先设定,参加交际活动的人都是典型人。典型人通俗些说就是社会集团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它分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消极面子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积极面子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布朗和列文森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讲究礼貌就是要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他们又将“威胁面子的行为”分类,如导致听话人消极面子、积极面子受损的威胁面子的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消极和积极礼貌策略。 (二)与中国文化面子观存在的差异

我国学者顾曰国指出,布朗和列文森的模式不适用于分析汉语礼貌现象,因为汉语中负面面子概念不同于布朗和列文森对于负面面子的定义[6]此外,中国文化中,人们对被接纳这样的正面面子表现得很敏感。中国文化相当重视集体观念,个人要与集体和谐,如果个体在集体或社会中不受欢迎和尊重,这个个体就失去了自立的基础。因此,自立的社会价值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重很敏感。正面面子所派生的正面礼貌也就成了中国文化中最正式、最需要、最常见的礼貌内容。

中国文化中,妨碍自由的强加行为不是礼貌危害的决定性因素。这与以行动自由、自主决定、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中负面面子概念和负面礼貌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汉语中很多礼貌调节手段,如礼貌性的称呼语等,可使直接强加方式在可接受的程度上被使用。相对来讲,英语文化的人说话可能更直接一些。如拒绝别人邀请时,英语文化的人可能先对别人的邀请表示感谢,然后说出不能接受邀请的理由。而中国人为了不伤对方面子,往往不直接拒绝。其原因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不同文化的人对于面子的不同理解与诠释。 (三)文化角度差异产生的原因

中国汉文化中“礼貌”源于儒家“礼”的传统,主张“礼之用,和为贵” “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人的社会性,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不突出个性,强调群体的作用”[7]人们在交际中也力图避免分歧,以维护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面子观是中国人一种重要且典型的社会观念,中国人在交往中讲究赏脸,。因此,当要实现某些言语行为,如提出要求、批评或指责时,为顾及双方面子,中国人会用礼貌的语用手段,力求和谐交际[8]

而在说英语的国家中,个人主义及其重要。中国人反复敬劝,并认为这是礼貌的表现,反复申求会让受话人感觉到请求的急切和迫切,从而起到作用。相反,西方文化有着忌强加特点。这是因为独立观念已经在英语国家深深扎根。 三、结论

礼貌既是一种各社会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又受制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群体的,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中遵循礼貌准则的程度和方式有差异。中西方为了保全面子而采取礼貌策略这一点相同。但对面子的解读上,却同中存异。在西方文化中,日常生活中的面子更贴近于“负面面子”他们更重视负面礼貌,而在中国文化中更多的是用的“正面面子”,没有“负面面子”这一概念,这由中西方的不同价值观造成。总的来说,西方文化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中国人群体依存的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礼貌策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b2144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