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作者:李玲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7期
摘 要:朱耷又名八大山人,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颗耀眼而璀璨的明珠,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形成水墨画独特的“真”情。本文就朱耷在《安晚帖》中融入的道家、禅宗、遗民真性情的淋漓尽致的流露做一个浅谈。 关键词:禅学 归真 遗民 水墨画 一、生平简介和《安晚帖》的创作背景
八大山人(约 1626—约 1705),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朱耷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弱冠为诸生。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顺治末年,当他三十六岁时归南昌,回到青云谱 (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时间,才使这座道院初具规模,并在这里过着“一衲无余”与“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他想把这里造成一块世外桃源,以求达到他向来“欲觅一个自在场头”的愿望。但这个“自在场头”毕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统治之下,“门外不必来车马”是不可能的。后来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晚年生活孤苦,在此情境下创作了惊世名作《安晚帖》,画中真实再现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朱耷在这个草堂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 二、前朝遗民的“真”情
由于朱耷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他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上图中我们看到画中只用水墨表现了一条鳜鱼,这条鱼最大的特色就是白眼向人。自满清立朝,他有一腔国恨家仇,不得不隐姓埋名以避杀身之祸。他画的这幅画,鳜鱼孤寂冷清且有点僵直,停住在深水中,鱼眼向上翻,白多青少;鱼嘴张而不语,一腔痛苦和愤懑可向谁言?朱耷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反清复国思想。“他这个明代宗室子孙,之所以成了和尚,后来又去当道士,除了被满清政府的不容无奈之举之外,还有作为皇室子孙对亡国的遗民情结。正如伯夷、叔齐采薇首阳山那样,不肯臣服于新王朝。国破家亡,复国无望,这使他的作品无意中真情流露出前朝遗民对旧国的忠诚和不与清统治阶级为伍的情感。” 三、空明广阔的禅宗“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8232b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