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周易》周易成书第四讲(权威经典解读)》,欢迎阅读!
《周易》启蒙 第四讲 周易成书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具体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一般认为,《易经》起源于河图、洛书。这里关系到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既龙马负图说,此图就是河图。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既神龟负书说,此书就是洛书。圣人伏羲依据河图洛书而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囚禁在羑里,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春秋时期孔子又为《易经》作了传记,称为十翼,从此《易经》得以展翅腾飞。
《周易》成书,概括的讲,就是八个字: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原出于汉代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后收录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原文如下:易日:“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 上文的意思是:《周易》上说:“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纹彩和土地的适应性,近的就取之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之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了八卦;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模仿万物的性情。”到了殷、周之际,纣王身居帝位,违背天意,摧残万物,文王作为诸侯顺天命而行天道,顺天应人的预测可以得到并且能够显现,于是重叠《易》的六爻,作了上下篇。孔子作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类共十篇。所以说《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经历了上、中、下三个远古时代。到秦始皇烧书时,《易》因为是讲卜筮的事情的,传授的人没有断绝。
根据以上论述,三圣指的是伏羲,文王,孔子。三古指的是上古,中古,下古。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上古,伏羲首次创造了八卦,所谓一画开天。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三画之第一画,乾为天,故说“一画开天”。
伏羲是华夏上古三皇之一,生活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期距今约5000~7000年,晚期约4000~5000年,虽然没有典籍可以考证其具体年代,但任何一部讲《周易》的著作都会把伏羲氏列在首位。
中古周文王,《周易》为周文王所创。他在被纣王囚禁时根据伏羲八卦继续创作,演绎出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并作了卦辞。这里还有一个人要提及的,就是周公,其为文王之子,西周杰出的政治家。一般认为,周公为《易经》六十四卦添加了爻辞。三圣之中为什么没有提到周公呢?根据汉儒的解释,因为古代的宗法观念,子从父,所以把周公省略了。 下古孔子,孔子在《周易》后加注《易传》,后来《易传》被称为孔子“十翼”。“十翼”被后人视为解读《易经》的经典,十翼相当于给《易经》插上了十个翅膀,使得《易经》得以展翅腾飞。
据近代以来学者考证,十翼并非全部由孔子所作,部分当为孔子的后来传人根据孔子讲解《易经》时的记录,以及对孔子后,其他思想家对《易经》的解读汇编而成,并非成于孔子一人之手。
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一易是神农时代的《连山易》;一易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再一易就是周文王被囚禁羑里所作的《周易》。《连山》和《归藏》俱已失传。
《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
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周易》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先有天地,有天地后产生万物,《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处云,连绵不绝”;《归藏易》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也有人对“三易”的产生年代有不同的看法。东汉的大儒郑玄就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商代的易学是《归藏》,周代的易学当然就是《周易》。但目前并无定论,而且《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
有人认为《连山》与《归藏》不是失传了,而是被改了名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称。也有说《连山》与《归藏》于汉代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此二易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我们现在看到的也只有《周易》一种。
这样看来,《易》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此三易合称为经,称为《易经》,简称为《易》。《连山》、《归藏》是我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典籍,已失传,现在只剩《周易》。现代的所谓的《周易》实际包括了经和传,也就是《周易》包含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尤其现版的经文加入了传的部分,包括大象传,小象传,彖传,文言传。以至于将这些传和经混为一体,因此《周易》也就是《易经》,《易经》也就是《周易》,这两种叫法已经通用了。
总结如下:《易经》创作于距今约4000-7000年间的上古时期,此时称为八卦,有图无文,此时文字尚未出现,属于无字天书,由伏羲氏所创,属先天八卦;成书于中古周朝,距今约3000年,由周文王演后天八卦,并重六十四卦,文王添加卦辞,周公添加爻辞;完善于下古春秋,距今约2500年,一般认为由孔子作《易传》即十翼,使《易经》得以展翅腾飞。因此说《周易》成书是历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过程。
关于《周易》成书,争议甚多,一般认为《周易》非一时一人所作,而是经历了古代漫长时间陆续完成的。卦爻辞的形成同周王朝的建立有密切的关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较大的是三国魏王弼和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本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周易》号称上古奇书,那究竟有没有比《周易》更神奇的书呢?请看下集:河图洛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74aa0d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