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弦《钓鱼不得》和林纾《湖之鱼》文言文比较阅读

2023-04-06 23:36: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舜弦《钓鱼不得》和林纾《湖之鱼》文言文比较阅读》,欢迎阅读!
之鱼,文言文,钓鱼,不得,比较
李舜弦《钓鱼不得》和林纾《湖之鱼》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诗】

钓鱼不得 []李舜弦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①香里暗消魂。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注释】芰()荷:菱叶和荷叶。 【乙文】

湖之鱼 []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肆:指茶馆。会:汇聚。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fēng草:水生植物寻:长度单位,八尺。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盛:多,频频。

1.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3【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请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

4【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

5【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答案】


1.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2(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呢? 3.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4.名利

5.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意近即可) 【解析】

1.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可离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住地晃动着,那些小鱼如先前一样,又在争食其它东西。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及:趁着。盛:频频。去:离开。逝:游走。几何:多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呢?

3.根据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可知鱼儿渐渐不食矣的原因是鱼儿知道凡是有饵食的地方多半有钓钩。可以用甲诗找那个的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来概括其原因。

4香饵本指为了吸引鱼儿而下的钓饵,从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可知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名利。

5.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分析,乙文中的鱼儿都知道:钓鱼的人在垂下鱼钩之际,必定先以鱼饵为引诱,要想吃食,便同时吞下钓钩,结果就没命了。要想活命,得抵得住美食的诱惑。同样的,人也要能抵得住名利的诱惑,不然就会落得悲惨的下场。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点睛】

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抓住”“”“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3006745a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