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社会公众的心理疏导建议

2022-04-14 14:2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疫情之下社会公众的心理疏导建议》,欢迎阅读!
疏导,疫情,公众,之下,建议
疫情之下社会公众的心理疏导建议

摘要:面对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社会公众这一庞大群体仍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社会公众的心理特征出发,梳理出群众常见的心理问题,提社会公众的心理疏导建议,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以恰当心态对待疫情,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积极联想、放松训练、正确宣泄、建立价值感等方法来调节不良情绪。

关键词:疫情;社会公众;心理疏导

现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是我们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不少群众思想上有所松懈,行为上也有所放松。然而,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不少群众像惊弓之鸟,在提高防控意识的同时,再度出现情绪波动,没有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普通大众正常的生活规律受到影响,连续数月看到太多跟疫情相关的信息,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恰当的认知,从而出现诸如焦虑、恐慌、愤怒、抑郁、烦躁、低落的不良情绪状态,甚至出现睡眠不良、行为退缩等行为方面的症状。

为了减轻疫情导致的心理影响,维持广大人民群众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不同人群尤其社会公众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公众的心理特征

在疫情面前,不同的社会公众群体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不同表现,针对不同人群分析其心理特征,有助于做好心理疏导。

一是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群体。这部分群体属于易感群体,本身体质欠佳,易生病,在疫情面前,可能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没有信心。在先前反复生病的过程中,曾出现习得性无助,面对当前疫情更显无能为力,感到无助和抑郁,以至于没有动力做好积极预防措施。二是从疫区回来的健康群体。这部分群体,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身心处于煎熬状态,对自己所处的情境感觉失去控制,对风险和诸多不确定性充满无力感,压力较其他人倍增。面对生命的威胁,他们可能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从疫区回来,面对周围人的异样眼光和唯恐避之而不及的行为,甚至有少数人还遭到家人、朋友的冷落或者语言攻击。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歧视和威胁感带来过度焦虑和恐惧,进而会产生躯体症状,如头痛、身体乏力,这些与肺炎类似的症状更让人心慌不宁,加剧负性思维,增加不良情绪。三是身边有从疫区回来人员的普通大众。从社会理学的视角看,人们总是会划分我们他们,区分内外不同群体,容易对他们产生偏见,而这部分人便自然而然成为了他们。偏见以猜忌、恐惧和仇恨为特征,而偏见又会进一步导致歧视。偏见心理的本质是找替罪羊,寻求控制感。其实,对控制感的知觉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但是为了找到对生活的控制感,把自己身边和疫区有关系的人和物都驱赶走,让自己感到安全,就足以驱动很多人以莫须有为理由作出荒唐的言行。四是为太多疫情信息所累的普通大众。这部分群体时刻关注疫情,情绪不自觉地卷入,感觉到高压,这是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压力。但这些人在忍不住刷消息的同时,可能会开始莫名感到厌烦、麻木,感觉不到刷消息的意义。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地接触大量与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使人长期处于压力中,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又没多大意义时,人的心理资源会被很快耗光,而让人缺乏继续应对的能力,继而对压力感到麻木与疲劳。


二、社会公众常见的心理问题

社会公众在疫情面前通过身体发出不同信号,呈现比较常见的系列心理问题。一是焦虑、疑病、抑郁。目前,绝大部分群众已经认识到新冠肺炎的严重性,由于无法分辨谁是携带者,会在一定程度感到难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感下降,便出现焦虑心理。有的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新冠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有的变现为过分关注疫情的进展消息,反复查看相关内容,也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很多人在疫情期间情绪低落抑郁,食欲减退或猛增,连续多日失眠或睡眠过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二是愤怒情绪。我们浏览社交媒体时很容易看到一些充满戾气文字具有针对性的攻击语言,更有甚者直接把矛头指向疫区的患者,许多谣言铺天盖地而来,其实都是在表达愤怒情绪,发泄内心的不安,同时也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三是盲目乐观。面对目前疫情取得的成果,全国大多数地区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现在人们更容易产生危机已过之感,放松预防措施,甚至出现盲目的乐观情绪,开始毫无防护的旅行、聚餐等。

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暂时还不可过度乐观、麻痹大意。 三、社会公众的心理疏导建议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传染病暴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压力,甚至造成心灵创伤,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正常的,不必对此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接纳我们短时间出现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同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对可能有的负面心态听之任之,要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监控,比如,可以关注自己是否沉浸于某种消极情绪中,对于疫情的看法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自己的生活习惯、行为轨迹是否出现了不必要的过大波动。 (二)积极心态对待疫情信息

我们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适当收看电视节目和正规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相信科学研究对治疗疾病的根本性作用,相信政府公开的信息,对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够的信心,不信谣不传谣。同时做到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

(三)积极和相关人士展开沟通

我们人作为群体性动物,长期闭门不出或较少出门与亲友聚会,可能会有孤独感。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和有相似情况的同仁联系,尤其是疑似患者、确诊患者接触者等,在隔离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倾听,建立新的连接,构建心理抗疫同盟。 (四)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虽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我们仍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学习办公,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作息规律,饮食健康,睡眠充足,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不试图通过烟、酒等来缓解紧张情绪。

(五)其他疏导方法

除了以上疏导方法,社会公众面对疫情还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疏导。1.积极联想法,主动进入冥想状况,去联想一些积极放松或者生机勃勃的场景,可以回忆自己生活中欢乐美好的时光,想象世界上宁静美丽的风景,驱散内心可能的阴影,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心态。每天花1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12次积极联想,还


能提高免疫力。2.放松训练,也即先进行12次深呼吸,然后全身肌肉逐渐紧张和放松的过程,放松过程中依次对手部、上肢、头部、下肢、双脚等各肌肉组群进行先紧后松的练习,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让人学会如何保持松弛的感觉。3.正确宣泄情绪,压抑不良情绪会损害健康,因此,提倡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宣泄情绪,避免有害发泄。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等方式进行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效疏解不良情绪,还可以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有效沟通获取心理支持,必要时还可寻求心理咨询机构专业人士的帮助。4.做有意义、有价值感的事情,对抗焦虑感的最有建设性的做法是克服恐惧,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学习某一项有价值的技术,阅读一本好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2f1b94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