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袁宏道

2023-03-31 14:39: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明朝历史】袁宏道》,欢迎阅读!
宏道,明朝,历史
【明朝历史】袁宏道

(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从未对自己的仕途感兴趣。他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赢得了金石奖,但他不想成为一名官员。相反,他去拜访老师,学习和环游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长的职务,访问苏州和杭州,并写了许多著名的游记,如《虎山故事》和《初到西湖的故事》。他天生热爱自然景观,甚至敢于冒险攀登。他曾说:“如果你热爱你的身体,珍惜你的生命,你为什么要去山里旅行?”“与其死在床上,不如死在冰冷的石头里。”(看开县寺到黄岩寺的瀑布)在爬山临水的过程中,他的思想得到解放,个性得到张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尤其高涨。 生平

明朝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工作的哥哥袁宗道的来信,请他去北京。他不得不抑制对观光的兴趣,来到北京,在那里他被授予顺天府教授(北京)。第二年,他被提升为帝国理工学院的助教。满江游记是今年春天写的。

袁宏道生于湖广公安(湖北公安)。北国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文章的第一段,就写了这种欲游不能的苦恼。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却是不可忍受的。作者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一个“余”字,一个“犹”字,两相映衬,把寒流不肯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那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描绘:“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这样恶劣的天气,只好“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从“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来看,作者不知做过多少次尝试,都无奈而归。

公安文学学院院长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系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自明朝洪志以来,文坛一直由李梦阳和何景明领导的“前七子”和王世祯、李盘龙领导的“后七子”主导。他们主张“秦汉文学兴,唐诗兴”和“农历后不读书”,影响很大,使“天下兴李、和、王、李四位大师,皆求实效”(明史·李梦阳传)。桂有光和其他“唐宋派”作家虽然进行了斗争,但这并不足以纠正他们的缺点。李贽针锋相对地提出“为什么选古诗?为什么选先秦文学?”“文章不可得,但时代秩序论”震惊了聋人和开明者。他、焦和徐伟实际上成了公安学校的前身。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① 反对继承,倡导变革。在公安学校的“仿古人”批评中,没有听到“仿古人”的现象。他们主张文学要随着时代发展变化,“世世代代有起有落,但规律互不遵循,各有极端变化,各有优劣”(袁宏道的《徐小修诗》),“世界变了,文学也因此而变了;今天不需要模仿古代的人也有潜力”(袁宏道的《与河》)。不仅文学内容,而且形式语言也会发生变化并趋于流行,因为“气质的头发会吐出一切,这必然是不同的,倾向于俚语,俚语会再次发生变化”(袁中道《花与雪赋概论》)。因此,“我们古代为什么要高?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低?”他们接着声称,“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声音和嘴巴,你就会成为一个法律和学位”,“古安的古老法律可以推广!”(袁宏道《雪桃歌集序》)突破一切限制创作的障碍。

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而“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所行,是谓真人”(袁宏道《识张幼于箴铭后》),进而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因此他们主张“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雷思霈《潇碧堂集序》),这就包含着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他们把创作过程解释为“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有所触,心能摄之;心欲所吐,腕能运之”,“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江盈科《敝箧集序》)。只要“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就能实现文学的革新。 ③ 重视民歌小说,倡导通俗文学。公安学校非常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用《打枣竿》等民歌来形容自己的诗歌,这使他“睁开了诗的眼睛,开阔了诗的肠子,丰富了诗集”。他认为,当时路里的妇女和儿童演唱的《破玉》和《打枣竿》是“不知名的真人所作,所以有很多真人的声音”。他还称赞《水浒传》比《史记》更奇怪,相比之下,我觉得“六经不在文中,马谦失去了集体练习”(听朱生的《水浒传》)。这与他们文学观念的发展和创新有关,对提高这一时期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社会地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一扫王、李云雾”(《公安县志?袁中郎传》),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其仿效者则“冲口而出,不复检点”,“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以至“狂瞽交扇,鄙俚大行”(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后人评论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理论意义超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是为公允之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072e75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