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儒学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欢迎阅读!
论儒学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开创的儒学,是中国最古老、悠久、博大而且最富影响力的学派。这个学派源远流长,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儒家学派由孔子初创,孔子的人力思想赋予“先秦儒学人情化”的色彩;孟子的“性善论”和徐子的“性恶论”,对孔子的“仁学”思想作了发展。董仲舒完成了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奠定了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和三纲五常伦理观念的基础,是“汉代儒学神学化”,儒家由民间学说变为官方意思。周敦颐吸收佛、道思想,张载提出“气本论”,程颐、程颢倡导“理本论”,尤其是朱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第二次改造,使“宋代儒学哲理化”。宋明理学经过损益和衍变,出现了陆九渊和王守仁的“心本论”、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清代实学、“援西学入儒学”的近现代新儒学。
先秦儒学即孔孟之学,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依照“有教无类“的主张办学,把社会上不同阶级的人吸纳到自己门下,在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儒学。孔子的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礼和仁,或称之为礼学和仁学,二者是互相联系的。礼学是孔子对于诗书礼乐传统的继承,但他又不拘守于礼制的某些形式,而对之加以修正,更充实以仁的精神,从而使礼学突破旧式礼制、礼仪的框架,成为一门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政治伦理学;仁学则是孔子依据礼乐文化传统所做的理论创造,是反映社会变革时代精神的一种新的哲学。
自孔子死后,儒学分面了八派。其中子思及其凝子孟轲一派和荀卿一派,是各具特色的学派,也是先秦诸子中的佼佼者。大体上说,思孟学派主要是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仁学,在哲学上有更多的创造;而荀卿学派则是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礼学,在政治上对“一天下”则有更多的设计。荀子学说影响及于汉儒,而思孟学派影响则及于宋儒。这表现出先秦儒学在后世的不同走向。
秦灭汉兴。汉高祖从马上得天下到接受陆贾以《诗》、《书》治天下的建议,又亲自去曲阜以大牢祭祀孔子,预未着儒学将要东山再起。及至汉惠帝废除秦代挟书之令,使儒学典籍流播合法化,为汉初儒学复兴揭开了序幕。
汉代儒学发现、整理并传授了儒家经典,并使之成为专门之学经学,这是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巨大贡献。但是,汉代儒学也有有其历史局限:第一,汉儒在政治上依附性强,极力迎合封建统治者的意图,失去了先秦儒者的平民性格与独立精神。第二,为了神化君权,力图使儒学神学化,并以谶纬形式开展大规模的造神运动,失去了先秦儒学的人文主义精神。第三,为抬高儒学经典的权威地位,不仅神化孔子和经书,而且把经书法典化,甚至把它作为平讼断狱的法律依据。如酷吏张汤便以《尚书》、《春秋》决大狱。第四,学术政治化。学术上的是非,如论五经同异今古文学的争论,都与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纽结在一起,难解难分,乃至要由皇帝来“临决称制”,充当裁判经过东汉末黄巾起义、三国鼎立,两汉经学日渐衰落,玄学抬头。可以说玄学是儒学的“异化”。但在两晋南北朝,玄学并末取代经学的官学地位。在北朝,各少数民族政权在儒学的尊奉,更甚于南朝各代统治者。北魏孝文帝命人译《孝经》教于国人,即为一例。儒学推动了当时北文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及其与汉族的文化融合,最后是民族大融合。
唐宋以后,随着豪门士族集团的衰落,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科举取士制的确立和发展,为寒门庶族的士子跻身于各级官僚机构堤供了机会,也因此要求儒学本身有所变化。北宋仁宗朝范仲淹的改革促进了宋学的肇兴。宋学还以排斥佛、道而又善于吸收佛、道哲学为其思想特色。然而,宋学并非“异教”化了儒学。从思想渊源看,宋学的主源仍是先秦儒学。宋代学术之隆替与政治势力之消长紧密相连。尤其是程、朱理学,迭经元祜党争与庄元学禁的打击,终于在南宋理宗时得到了朝廷的尊崇,此后,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思想。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派别。它与程朱理学既对立又统一,都是思孟学派的
继承者。只是程朱主“道问学”,陆王重“尊德性,”而他们对于“性与天道”的探讨,都能“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与政治伦理学浑然一体的理学思想体系。程、朱、陆、王的思想学说是儒学的理论顶峰,后儒是难以企及的。
近代新儒学是是从康有为开始的,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形成的。此时的儒学,不管在制度层面还是在思想意识层面,都在相当程度上起着阻碍社会改革和进步的作用。以至戊戌变法的志士谭嗣同大声疾呼地号召人们去冲决封建礼教的网罗。儒学在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冲击下,遭到了激烈的批判,从而到了不进行变革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局面。
中国儒学的向近代转化,或者说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文化连结起来、融通起来,我以为是从康有为开始的。由于康有为始终表忠于清朝皇室,又积极支持张勋搞复辟,因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康有为作为保皇派的形象超过了他作为一名维新改革派的形象。其实,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最早、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打着托古改制的旗帜,借用儒学,特别是抬出孔、孟来宣传其维新变法的理想。他一方面在宣传当时西方社会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时,总要引经据典地到中国传统儒家孔、孟的学说中去寻找合适的言论,以证明他所推行的那些社会改革方案也正是我国古代圣贤们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另一方面,他同时也对儒家孔、孟学说做了许多新的解释和发挥,使其符合于当时人们所了解的西方文化,并以此证明他所推崇的传统儒学是完全合乎时代潮流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更多的人则是把儒学作为传统思想文化遗产,做学理方面的研究。涌现出了一批关心儒学命运和前途的学者,他们都在汇通中西方文化的前提下,来解释儒学,发展儒学,乃至建立起某种新的儒学体系。而他们的共同愿望,也可以说都包含通过对儒学的现代阐释,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民族主体意识的确立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於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深刻的潜
在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除。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等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它们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05cb80e53a580216fcfe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