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夕阳意象

2023-01-01 21:1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中的夕阳意象》,欢迎阅读!
诗中,意象,夕阳


古典诗词中的夕阳意象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当中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诗歌并不着力表现日出的恢弘境界,而是刻意描绘夕阳的落寞意趣。古典诗歌里的荒烟落日、羁旅斜阳、余霞晚归的美学境界,无不涂抹着夕阳的色彩,形成浓重的日暮情思。那么夕阳作为古典诗歌的典型意象,它到底呈现出哪些别样的色彩呢?

一、人生迟暮的悲凉

古人生命短暂,在古人感叹生命短暂的悲凉诗句里,夕阳成为首选的意象。古人看到太阳从东方天际喷薄而出到夕阳西下日薄西山,便认为这正是生命从壮烈走向寂灭的过程。因此,夕阳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频频出现,它也正代表了人们对春光易去、人生易逝的感叹。

唐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这句诗里诗人借助夕阳这个典型意象的塑造,不仅感叹时光易逝、生命短促,而且表达了对抱负没有实现而生命又接近终结的无奈伤感。姚合《哭贾岛二首之一》说:白日西边没,沧波东去流。名虽千古在,身已一生休。岂料文章远,那知瑞草秋。曾闻有书剑,应是别人收。诗中沉落在浩渺烟波里的夕阳,正是那位历经坎坷寂寞而死的苦吟诗人一生的写照。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中说,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也把夕阳下的悲凉生命写得淋漓尽致。

二、乌衣巷口的衰败

古代诗人常把夕阳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来感叹人世的沧桑,抒发自己的悲慨。刘禹锡《乌衣巷》中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夕阳斜照在乌衣巷口,朱雀桥边的野花独自开放,旧时堂前的燕子也已经飞人了寻常百姓的家。凄清冷寂的氛同中,当年那些衣冠楚楚,裘马洋洋的豪门世家而今安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日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只有一抹夕阳还在辉映着久别的历史,品味着历史的沧桑。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说: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当年刘裕金戈铁马的风流余韵只留在了夕阳的晚照里,一个斜阳意象写尽了人事的沧桑,也写尽了词人自己的英雄失路。

1 / 3






三、烈士暮年的豪情

在代表死亡迫近的夕阳意象里,我们有时会读出不同的意义,那就是古人觉得生命愈是短暂愈要有意义,生命的缺憾可以通过它的创造力得到延伸,不停地奋斗可以实现生命的延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夕阳愈是迫近,愈是要努力,愈是要抗争,十分鲜明地表现出古代诗人积极的入世精神。这正如杜甫在《江汉》中说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人面对人生的绝境,面对汩汩流逝的岁月,面对苍黄的落日,不甘坠落,壮心不已,仍思为国出力,虽然烈士暮年但依然豪情满怀。

四、斜阳羁旅的乡愁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的回归也召唤催促着行人的回归。在外漂泊的游子面对着夕阳西下的景色,乡关之思更是油然而生,难免会产生乡关何处的乡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这种乡关之思写到了极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刚毅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描绘了黄昏笼罩的老树,枯藤上啼叫的乌鸦,日暮残照的小桥,更着力刻画了那个在夕阳下踽踽独行、漂泊无依、心灵疲惫的旅人形象。李白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贾岛说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两诗都写出囚浪迹天涯而在黄昏落日时分倍添悲凉的思乡之情。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更是把浓浓的思乡之情融进这一片夕阳之中,情感真挚坦诚,颇具艺术感染力。

五、人在何处的思念

有在外漂泊的游子,就有在家苦守的思妇,思妇思念在外的游子,必然选取一些典型的意象来抒发人在何处的思念,夕阳也就理所当然地出现在思妇闺怨的诗篇里。最为出名的诗句当是李清照《永遇乐》中的名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下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梳洗罢的思妇倚楼远眺,愁绪如水,盼夫归来,结果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没有归来。思妇只能含情凝望着天边的夕阳、归舟,然而斜晖将尽,一天又将过去,仍不见意中人的归舟,这怎能不使她肠断白蘋洲呢?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fbe7d93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