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阿希从众实验》,欢迎阅读!
阿希从众实验
1956年心理学家阿希进行了从众现象的经典性研究— 三垂线实验。
引言: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
实验目的:
研究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产生及其原因。
实验内容:
他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人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只有一人为真被试。实验者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 画有三条直线A、B、C。X的长度明 显地与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X线与A、B、C三条线中哪一条线等长。
实验者指明的顺序总是把真被试安排在最后。第一二次测试大家没有区别,第三至第十二次前六名被试按事先要求故意说错。这就形成一种与事实不符的群体压力,可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行为。阿希多次实验,所得结果非常相似。
实验表明:
(1)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 (2)所有被试平均从众行为百分比为35%。
(3)大约有15%的被试,从众行为的次数占实验判断次数的75%。
实验结论:
实验后,阿希对从众的被试作了访谈,归纳从众的情况有三种: (l)被试确实把他人的反应作为参考框架,观察上就错了,发生了知觉歪曲。 (2)被试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认为多数人总比自己正确些,发生了判断歪曲。
(3)被试明知其他人都错了,却跟着作出了错误反应,发生了行为歪曲。
在阿希之后,研究者参照阿希的实验程序,做了大量的实验,进行重复验证。虽然在实验中并非有那么多的从众现象,但是实验确实表明在下列情况下从众现象会增加:(1)个体感到力不从心或有不确定感;(2)团体中至少要有3个人;(3)团体的意见是一致的(只要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就会大大增加其他人做出不从众行为的勇气);(4)个体崇尚团体的地位和吸引力;(5)个体对任何回答都没有作出预先的承诺;(6)个体的举动可以被团体中的其他人看到;(7)个体所处的文化非常鼓励人们对社会标准的尊崇。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从众?一般认为,发生从众行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l)信息压力:经验使人们认为,多数人的正确几率比较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由于缺少参照构架(见“谢里夫的从众实验,’),就越发相信多数人,越从众。 (2)规范压力:群体中的个人往往不愿意违背群体标准而被其他成员视为越轨者,害怕与众不同而成为“一匹离群之马”,遭受孤立,因此采取多数人的意见。 (3)我们对规范的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反应。人们对社会规范是敏感的,懂得哪些是被社会接受的规则和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如果我们遵守纪律、遵循社会规范,就会被评为好学生、好企业员工和先进工作者,而如果我们表现得与众不同,那可能会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
(4)我们对信息的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反应。人们从众还因为团体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我们在陌生地方乘地铁,我们可能会仔细观察当地人乘地铁的行为:去哪里购地铁票,如何通过检票口,从哪里进站台等。人们越相信团体的信息,越重视团体的观点,就越容易与团体保持一致,从众现象就越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f7a61f3770bf78a6529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