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社会学角度下看古琴的发展》,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社会学角度下看古琴的发展
作者:孙慧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6期
摘 要:古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琴与中国文人的密切关系,使得流传至今的古琴以及琴曲,琴谱,沉淀了中国文人的艺术与人生的终极追求和价值观。在大量的琴文化中,多方面的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历史变迁中的种种感受,反映了中国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理想。认识古琴文化的内涵,不仅是了解中国文人生活思想的重要途径,同时更为人类学家探讨人与音乐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关键词:古琴;文化;社会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1 一、古琴文化的政治功能 (一)从社会学
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看来,古琴艺术的复兴属于文化变迁中得文化恢复。社会人类学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研究有着极大的影响与启发。近年来,学术界如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对传统文化复兴现象很关注,特别是社会人类学对民间社会和国家质检的关系的研究较多。80年代末悄然兴起的相关民俗理论研究,编制这“文化人类学”研究与中国现实社会的结合。90年代初,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入至人类学偏重的“小传统”—民间文化。这些文化从载体特点来看分为有形和无形的两大组成部分:前者指各种民间使用的物品,如房屋、造景、雕塑、碑刻、设施、服饰、玩具、美术观赏品等;后者指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文化形式及其包含的内容,如口述文学、信仰传说、生产技术、风俗习惯、交往礼节、娱乐游戏、艺术、心理等。这些传统文化往往不见于大历史典籍记载,只在民间基层社会传承、演变、遗留。而近年来,人类学学者所涉及的传统文化遗产一般指流行于乡间的祖先祭祀、鬼神崇拜,以及从中衍生出的节庆礼仪象征制度等等。 (二)从政治上
音乐艺术在中国一直具有政治的功能。本书中记载着:“夫乐,天子之职也,夫音,乐之舆也,而钟,音之器也。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之钟之,舆以行之。”
也就是说,在前现代社会的统治阶层来看,音乐的主要功能是一种统治术。不论是《左转》还是《史记》,都指明是统治者垄断了制乐、省乐的只能,同时意味着也是他们掌控了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释乐的权力,这种权力同样为其教化治乱而服务。这种政治隐喻功能还在于使古琴的“乐谏”功能获得合法性。
琴是士阶层的船用技艺,而且,作为掌握具有遗传神力器物的阶层,士也被先赋予了公正、坚强的品格。因为唯有具有公正坚强的品格的群体才有能力辅佐甚至监督统治者,如此,士阶层就能合法地以具有治乱功能的古琴作为规谏统治阶层的工具。在漫长的历史更迭中,古琴艺术作为一门具体的艺术种类,其实践人、阅挺人和庇护人的变迁足以构成一个历史谱系。在前现代社会,古琴艺术世界中得主要参与者是上层统治者与士,但是古琴实践者的历史变化趋势是:由上层统治者与士共同参与到主要以士为主。
“音与政通”的观点对古琴曲的审美旨趣有很大影响。琴曲大多描物状貌,但是在进行传统审美欣赏的指南中,对古琴的理解更多与宏观的社会政治相关联。这是中国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支撑。作为教化和规谏的中介,古琴的第一属性首先是表现为士阶层特有政治属性—“道统”—的“道器”,而非“乐器”。泳衣规谏上层集团的琴的首要功能是正心、灭欲,通过简单、低沉、通透的琴音召唤欣赏者的理性。 二、新国家文化政策对古琴艺术的影响
建国前兴起的文艺大众化、普及化的社会思潮可以当做一种意识形态来解读。建国后中国的音乐政治特征之一是:音乐与治国融为一体。在新民族—国家成立之初,政府或国家最迫切需要的是文艺襄助其获得合法性的功能,而不是其传统的批评功能。国家对文化的介入与监督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准的。一方面,胎生于旧社会的传统文艺,其表现题材大都关于传统社会中的生活。另一方面,国家深知传统艺术具有深入人心、喜闻乐见的力量。
1949年以后新国家文艺政策的制定是建立在“意识形态是艺术的根本属性”这个马克思主义命题之上的。国家文化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古琴艺术的传统旨趣和表达模式。将文艺放在政治观念下加以关照,古琴艺术当然不会是广大工农兵喜闻乐见的艺术,也更加没有什么表现“革命题材”的内容。在生存的合法性收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是,古琴艺术的实践者只有依靠改造路径来争取合法性。
古琴的另一个危机来自于古琴传统实践人阶层本身的合法性危机,传统中国的主流文化史儒教,士则是儒教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传统社会的统治精英,士绅阶层一直拥有政治层面上的自然权威,而儒家价值体系为这种权威提供了合法性。儒家价值体系被新意识形态所取代,士绅阶层的权威也就丧失了。建国后买这个群体首先受到冲击,属于新士绅阶层的今虞琴社成员很多被国家政权话语定性为“小资产阶级”或“民族资产阶级”。琴社中大多出身“世儒”,并且在解放前就从事教育工作的成员,根据其出身成分和政治地位,被国家政治组够入知识分子阶层,当然他们同样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因此,琴人群体属于政治弱势群体,他们社会地位的衰落是古琴在建国后产生生存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的政治合法性和他们的阶层兴趣—古琴—一样,需要考察和改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语
本文以古琴艺术场域为平台来研究古琴在社会发展中得变迁。一方面描述了政治权利和国家意识形态对传统艺术的影响与介入,即国家是如何在传统传统艺术领域进行实践的,另一方面也关注了承担艺术传承的民间琴界在宏达的国家话语下,如何进行策略性对应与重构的过程。本研究将上层建筑中得艺术领域,尤其是艺术领域中的传统艺术—古琴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古琴变迁传承中国家政治统治术和民间力量的互动。 参考文献:
1、何乾三. 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J].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腾守尧 [J].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李建中. 琴赋一曲尽雅声一一秧康“琴赋”赏析[J].名作欣赏,1990,(6). 4、汪青. 雅韵琴音一一蔡琶的文学与音乐解读[J].名作欣赏,2006,(10). 5、万志全. 论扬雄的音乐美学思想[J].人民音乐,2007,(10). 6、罗春文. 论儒家的音乐思想[J].艺海,2008,(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f2f8be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