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又讲错了

2022-03-27 03:15: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于丹又讲错了》,欢迎阅读!
于丹又


于丹又讲错了 李悦

今年初一于丹在央视文化讲坛上开讲古典诗词,栏目为“丹韵词音”据说很快还要出同名的书。

讲古典诗词,传播文化是件有功德的好事情,于丹过去讲《论语》《庄子》讲昆曲,引起了广大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关注,于丹是有功德的。 我当年批评于丹,并不是批评她在《百家讲坛》上讲课的动机,而是批评她讲错的地方。我的主张是:应该大讲特讲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最好不要讲错。

初三的黄昏听于丹在央视大讲古典诗词中的黄昏,她在讲了“只是近黄昏”“醉里回头问斜阳”“沉思往事立斜阳”之后,讲到杜甫的七律诗《咏怀古迹》中的一首写王昭君的诗,其中有一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于丹说深秋时节,四周的草木都枯萎变黄了,只有昭君墓的草还绿着。这儿明显讲错了。首先杜甫这首咏怀诗写的并不是秋季,也就不存在什么四周草木凋黄,独留下昭君墓(在今呼和浩特市的西南)还呈绿色。杜诗此处的“独留”不是指自然界,而是指的人,指的是王昭君完成和亲一事之后,留在世上的只是一座坟墓。在杜甫所处的唐代,以及唐代之前的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等时代,长城以内地区都传说塞外的草都是白色,足见其荒凉贫瘠。昭君去世后,传说唯独昭君墓上的草是绿色的,故名为“青冢”也!这样昭君墓的绿色就与他家乡的草色、汉朝地区草色一样的绿色了。这种颜色的相同,寓意昭君至死都思乡的一片深情。“向黄昏”也并不完全是于丹所说的‘大自然’所呈现的黄昏景象,与于丹以上所罗列黄昏大有不同,杜甫在此,“黄昏”比喻成汉朝,是说王昭君死后其精神还一直向往着汉朝,期盼着归汉,期盼着魂归故里。这与此诗下一句:“环佩空归月下魂”是相呼应的,是说她活着不能归汉,死后灵魂也要在月夜中归汉,因肉体不能归来,所以用“空归”二字。余秋雨在第十三届青歌赛上讲到这首诗时,误将青冢解释成“青灰色的墓”他错以为昭君墓是由青灰色的砖垒成,“青”当成“黑”色来讲,我当时写过文章纠正。于丹在讲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诗,也出了错。她将“江清月近人”中的“江清”说成江上风清。其实是说秋夜的江水澄清,与风无关。由于水清,水中明月才与船上之人更为接近,更为亲近,犹杜甫诗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也!还有李清照的那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得”应念成dei,被于丹念成di,若念成de错了。

此外,于丹在讲到辛弃疾词《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人道寄奴曾住”时,她说刘裕建立了宋齐梁陈,这与史实不符。其实刘裕只建立了宋,齐为萧道成建,梁为萧衍所建,陈为陈霸先所建。以上四朝为东晋之后的南朝。

于丹初三讲的古典诗词的主题为黄昏,它更多地讲了黄昏的种种意象,强调今人不如古人能够“勇敢地去感伤”不过其演讲重心还是停留在诗词的表层上。正如她在前两讲中,秋季的凋败萧瑟,讲秋风秋雨落叶残荷。人面对自然,难免有感伤而发。但是这些触景所生之情不过是个别情感,并不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个别情感可以入诗,并不能体现文学宗旨。文学的宗旨是要把个别情感升华为普遍情感,才能打动别人。因此,诗歌的本质是要揭示人们存在的真相。研究传媒学的于丹对此并不了解,她的谈诗只是从一个诗歌爱好者的感受出发,没有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听说她的这本《丹韵词音》已经预订200万册了。并不知道她讲了什么,就有了如此多的订数,可见于丹人气颇旺,也可见追捧者的盲目。事已至此,随其自然,且让于丹姑妄言之,鱼丸们姑妄听之罢。至于内行们,权且把于丹的演讲与大作,当成一种娱乐,不能再和她较真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ee940ed192e45361166f59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