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活力的研究述评及启示》,欢迎阅读!
城市活力的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南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C1072)的阶段研究成果。
摘 要: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活力的学术梳理和研究述评,指出长沙在创建活力城市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文化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吸引人才等策略,培育长沙城市活力源,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城市活力;研究述评;启示;长沙 1.国内外对城市活力的研究述评 1.1国外对城市活力的研究述评
“活力”一词最早源于西方对生物学及生态学的研究,引申入城市中,表示城市自身对于生命机能、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支持程度。西方国家对城市活力的研究源于对城市环境和城市空间规划的关注,早期许多城市规划理论都对这一概念有所涉及,理论界也提出了有关城市活力的不同阐释,城市活力成为评判城市规划优劣的关键要素之一。如1961年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城市多样性理论。扬·盖尔则指出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源于其中的人以及人们的活动,认为“人性化维度”是城市活力的基础和起点。学者凯文·林奇认为,城市的活力表现在对于生命机能、生态要求以及人类能力支持程度,保持城市活力最重要办法是保护好物种的延续。韦恩·奥图、唐·洛干认为,城市可创造富于生命力的城市环境,带动整个城市空间系统的活力。20世纪末出现了城市发生器理论、协调单元和城市编织理论以及有机疏散论等。
目前,国外在城市活力研究领域运用最广泛的理论主要有二种。一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研究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城市唯物主义理论,分析资本主义城市化进程,探究城市空间演进的深层原因,认为城市能够存活在于城市空间充满的经济活力,使资本在全球空间的流动和循环加速,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实现城市扩张的动力,主要代表人物有哈维等学者。另外一种是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该学派通过构建城市发展模型,揭示人、制度与城市的相互关系,认为竞争、冲突、合作和同化的社会关系是城市充满活力的根源,代表人物和观点是伯吉斯的同心圆说、霍伊特的扇形说、哈理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说以及帕克的循环说等。总之,国外对城市活力的研究为理论界深入研究城市空间关系、城市化过程、城市发展策略和城市活力的释放,为我们继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2国内对城市活力的研究述评
目前,国内基本沿袭和借鉴国外城市空间理论来研究国内城市活力,对城市活力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多,技术分析层面的成果则相对较少。就城市活力的研究以1980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在城市规划之中引入城市开放空间的涵义为标志。其后,孙超法从城市空间角度来探讨城市活力的起源,余琪介绍了城市空间的概念、属性及定位。董慧认为城市活力源于城市的生命力、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及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高小溪等从伦理学角度强调城市活力的正义性。李光玉认为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生存方式使城市呈现片段化、等级化与贫困化等符号化特点,斩断了与美好生活的联系。相关的研究者刘晓、徐晶青、曹鹏程等对我国城市活力的研究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城市的“活力”不仅体现在GDP的增长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上,还体现在创新的速度、适应创新的能力以及对新技术和商业的包容发展上。因为城市最具“活力”的并非最具“实力”,而城市活力是指城市未来增长的空间与发展潜力。因此,“活力源”是城市生命机能得以延续和壮大的支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对长沙创建活力城市的启示
随着长沙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长沙提出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规划,经济社会也将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机融入“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中,解决城市建设中的遗留问题,有效提升城市活力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1长沙创建活力城市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长沙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迎来了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最佳发展机会,无论是从创新能力、教育质量、商业配套、投资环境、人才素质、宜居环境还是城市综合竞争力,长沙已成为全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已初步具备向创新型驱动型经济体和全球最具活力城市转变的条件。然而,长沙在转变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如汽车数量暴涨、人口压力加大、基础设施不足、生态环境优化以及区域发展失衡等,都是长沙城市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与影响力上升所带来的系列挑战。因此,在促进长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传统活力因素支撑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理念,通过深化开放改革,深入挖掘潜在的科技、文化、制度等活力因素,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全面释放智力资本因素,重构和挖掘未来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成为长沙城市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2.2长沙创建活力城市的提升策略
首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加快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效率,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要抢占科技制高点。准确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前沿趋势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不断增强长沙科技的原创力。再次,培育经济增长点。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和支撑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延伸。此外,要服务民生关注焦点。将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文化与科技整合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应用。同时要解决好人才吸引和人才培养的问题。当前,如何吸引和留住创新型人才成为阻碍长沙城市活力的关键因素,使创新型人才在城市价值链中占据优势的地位。
长沙为实现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为一体的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一致在努力。2017年11月已成为我国首个世界“媒体艺术之都”,迈出关键一步。随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仍然必须不断激发自身的特色和潜力,释放出全新的城市活力,跻身于全球性的活力城市。 参考文献
[1]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4-6. [2]扬·盖尔著,欧阳文,徐哲文译.人性化的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4. [3]凯文·林奇著,林庆怡译. 城市形态[M].天津:华夏出版社,2012,3-4.
[4]董慧,常东亮.城市文化活力研究:理论资源的探寻与发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J].2011,25(3):21-27.
[5]高晓溪,董慧.城市空间活力的伦理诉求--从活力式微的原因谈起[J].唐都学刊,2015, 31(6):47-51.
[6]Wayne Attoe, Donn Logan. American urban architecture : catalysts in the design of citie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5-7.
作者简介:张民阔(1974—),男,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eaa5375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