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志当存高远,青年当自强(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2-10-01 22:00: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志当存高远,青年当自强(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欢迎阅读!
高远,自强,详解,范文,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志当存高远,青年当自强



阅读下面的内容,根据要求写作。(60)

志向之于青年何其重要。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就曾对他的学生说:“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舟”之“舵”“马”之“衔”两个生动的比喻,寄寓着先贤对青年志当存高远的无限期许。今日之中国青年更当把稳人生之“舵”,与祖国之“舟”同奋进。

上述材料能给作为中国青年一员的你以什么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材料的重心是王阳明对学生所说的话,强调的是立志于人的重要性。“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志向是人生的方向,是指南针,是灯塔。人生不仅要立志,还要立大志,立远志,更要把稳人生之“舵”,与祖国之“舟”同奋进。要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大志,要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民族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唯有如此,我们的人生的宽度才得以扩展。我们青年要勇于担当、奉献,坚实走好务实笃行的奋斗之路,为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立意:

1.志向高远才能收获成功人生。 2.有志者,事竟成。 3.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

范文展示

志当存高远,青年当自强


鲁迅曾经这样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渴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句都诠释了一种精神的力量,作为一名有为的君子,要追求远大的理想和事业上的抱负,就要像天穹一样,运行不息,即便生命之路上颠沛流离,也要顽强不屈,自强不息,勇敢面对。

有了理想,有了奋斗目标,人生路上才不会浑浑噩噩。漫长的岁月里,人生如黑暗里的夜航船,随时会有触礁的风险。倘若没有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随时会被风浪吞没。如若有了奋斗目标,那就如一盏远方的灯塔,给了我们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力量和勇气。

所以我们应“志当存高远”。生命中,一定要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志向,并为此努力拼搏,人生才会更有价值。

曾国藩给好友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写道:故凡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大意是说,细细分析人们的志向就会发现,志存高远之人希望能够在天下推行仁义,让万物各得其所,目光短浅的人只会顾及自己,只会考虑自己的妻儿及宗族乡党。

作为一名中学生,虽然没有曾国藩所说的那种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但是我们也要从此刻起树立远大的理想,为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做鸿鹄,不做燕雀,我们要“一览众山小”,而不是胸无大志。

有了远大志向,就等于拥有了前进的舵盘,并且把舵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向着目标勇敢前进,我们要坚定志向,心无旁骛,在困苦磨难中磨砺身心。当然,光有了志向还不够,倘若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精神,无论走得多远,最终都会随波逐流,一生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永远抵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青年既要树立远大志向,敢于担当奉献,更要锤炼过硬本领,要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去学思践悟,去立德修身。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前提是要脚踏实地,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要有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惯,要有常怀崇德修身的价值追求,要坚实走好务实笃行的奋斗之路,在知行合一的点滴积累中,一步一个脚印把远大抱负落到实处。

点评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e62ef75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