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阅读鉴赏 - 诗词阅读及答案 》,欢迎阅读!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阅读鉴赏 - 诗词阅读及答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题解
王维少年早慧,九岁时便能赋诗作文。这首诗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维兄弟共五人,维居长,诗题中的“兄弟”实指四位弟弟。少年王维曾在长安、洛阳一带游学,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句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去到陌生的异地,总会让人感到不习惯。何况在古代社会,不同地域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相差巨大,交通又极不发达,这种环境的变换会更令人难以适应,思乡之情自然也就更为浓重。
王维十五岁即离乡赴两都游学,谋求进取。对这位热衷仕进的少年而言,繁华的帝都虽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诗人正是深解其中滋味,所以连用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一个“独”字,又准确地概括了诗人此时的生活状态:孤独寂寞。
平日里,因为有事可为,这种感情被淹没在来来往往的热闹中。而一到节日,众人都回家团聚,只剩下诗人无处可去,这种思乡之情就爆发出来,一发而不可抑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体验,可以说每个飘零的游子都曾有过。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思亲感情的经典格言,传诵千古。
王维是一位敏感、深情的诗人。在直抒胸臆后,他开始猜想此时此刻的亲人们在做什么。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代有重阳登高的风俗,登高时将茱萸插于头上,据说可以避灾。
诗人遥想着家中的兄弟们佩插茱萸,登上了山的高处,环顾四周,却发现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正独处异乡的自己。
如果只是一般化地描写自己身处异乡,无法和兄弟们一起在重阳日登高,无法和亲人团聚,虽然也能写出思亲之情,却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高明的诗人另辟蹊径,在结尾两句一下将视野从长安拉向家乡,将焦点从自己转向亲人。 登高的兄弟们正兴致勃勃,突然发现他们的大哥并不在身边,大家的欢乐情绪顿时低落下来。而让“缺席”的诗人遗憾的,好像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的佳节因少了自己未能圆满快乐;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需要体贴。从中可见,诗人的思亲之情是何等的深切!清人张谦宜评曰:“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王维的另外一首诗《相思》,叙写对朋友的思念,末两句“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和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评解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久戍边关,或长期流离漂泊,思乡怀人之情往往极浓极重,这类诗歌因
而也特别多。王维的这首小诗,与他后来那些精致优美的山水诗篇不同,写得十分直白朴素,却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从这首诗诞生后,每到佳节,客居他乡的游子都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它,用它排解心中的思乡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e069934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