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间乐府之《木兰诗》

2022-12-06 15:04: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朝民间乐府之《木兰诗》》,欢迎阅读!
木兰,北朝,乐府,民间
品北朝民间乐府之《木兰诗》

北朝,自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基元年以来,至北周静帝宇文衍大定元年被隋朝消灭,前后约二百年的历史中,都处在少数民族互相侵略,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恶劣环境中,一般文人士子对于文学已经是无暇顾及甚至是无心创作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文坛不再像以前那样昌盛,冷落凄清,而诗界也是空冷寂寥,但只有乐府这一题材仍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北朝乐府兴起的过程,要自魏道武帝开国之初乐府的成立说起,而乐府在魏太武帝同一北朝和孝文帝崇尚华风达到了鼎盛。它是在各少数民族及拓跋部落与汉族逐渐汇合,并使自己的文化融汇于汉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乐府在其之初,只是一种虏音歌曲,所谓“其辞虏音,竟不可晓”《旧唐书》卷二十九《音樂志》。之后,发展成为龟兹乐与汉族音乐相混合的音乐,即《秦汉乐》,直到孝文帝倡导汉化,诏令严禁北语,改用汉人的预言文字于是这就使乐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梁鼓角横吹曲》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

《横吹曲》是胡乐,是军营中于马上所奏,汉代才输入中原。李延年根据《摩诃兜勒》一曲,创造了新的声曲二十八解,但今天已经是“不复具存”了,“而世所用者有《黄鹄》等十曲,其辞后亡”《乐府诗集》卷二十一《横吹曲辞》题解)。因此,在今天所流传的北朝乐府中,《横吹曲辞》是最早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在北朝乐府诗歌史上的地位的重要性,与《清商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平起平坐的。然而,什么是《梁鼓角横吹曲》呢?按梁、陈以来北方乐曲


之中多传入南方的事例来说,如“陈后主常遣宫女习北方箫鼓,谓之《代北》,酒酣则奏之”《乐府诗集》卷十六《鼓吹曲辞》题解),这就是一个例子,而且把这种军中之乐,用作了在私人宴会上的娱乐乐。这些乐曲传入南方后,被保存于南朝乐府官署,它被发现在梁朝乐府官署的是陈人智将所作的《古今乐录》时,被题作《梁鼓角横吹曲》,后世因循未改,就一直沿用“梁”字,实际它就是北歌。

《木兰诗》属于《梁鼓角横吹曲》,它是北朝民间乐府的代表,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壁”,集中体现了北朝乐府的成就。其实历史上对于《木兰诗》的产生时代是众说纷纭的,说魏、晋、齐、梁、隋、唐的都有,有的还提出是曹植和韦元甫所写。因南朝陈人智将撰写的《古今乐录》已著录这首诗,目前已经肯定它是北朝民歌。

木兰家乡相传有宋州、商丘、谯郡、亳地、延安、黄州等处,据现在考证,一般认为木兰的家乡是在河南距黄河故道100公里的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人。这里从唐朝开始便为木兰建祠祭祀,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81年,虞城木兰祠被收录到《中国名胜词典》里。关于木兰的事迹,历史记载很少,而在木兰祠中有一座元代石碑和一座清代石碑提供了新的答案。据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和清朝《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记载:木兰将军姓魏,名木兰,毫州谯人。

当时因可汗招募新兵,木兰的父亲年老体弱,弟妹稚小,她哀痛父亲不能前行出征,就决然的代父从军。穿上甲胄,杀入战场。她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dd2c83fc5da50e2524d7fa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