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诗派黄庭坚

2022-04-01 09:05: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西诗派黄庭坚》,欢迎阅读!
黄庭坚,诗派,江西


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25人“以为法嗣”,于是文坛上有了“江西诗派”这个名称(其中大部分作者不是江西人,只因黄庭坚为江西人,其影响最大,故有江西诗派之称)



江西诗派论诗,反对西昆体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之风;崇尚瘦硬风格要求诗作须字字有来历,但又追求奇崛,喜作抝体,往往失于晦涩。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这一诗人群体具有前代所没有的较为严格的宗派色彩,因为他们不仅在诗学观点和写作风格上大体一致,而且多数成员确实相互联系切磋,并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其诗歌创作及主张最系统地代表了这一流派的整体创作倾向。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与苏轼并称“苏黄”,是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他的诗歌理论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诗歌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人论以及诗的境界、风格等都有所论及。但是主要还是诗歌创作论范畴。其宗主黄庭坚倡导求新求变,要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这种思想也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



黄庭坚一直苦心研诗,对杜甫尤为推崇,通过汲取杜诗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些长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而且他还提出了一整套的“诗法”,使得许多诗人翕然相从。

首先,黄庭坚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他认为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又说“词意高盛《要从学问中来尔”《论作诗文》



其次,黄庭坚提出了著名的“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论:

一, 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

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

二, 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三, 去陈反俗,好奇尚硬,求奇求新求硬,厌俗厌熟厌常。 如《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件思》“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二句,把“倾国倾城的成语用的极有新鲜感。

四, 主张用拗律,拗句,改变一般诗句的平仄关系,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

和谐的效果。犹如书法中生硬曲折的线条,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寄黄几复》这首诗突出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主要特点:善于用典,时有跳脱,无一字无来处,但又明白晓畅;刻意用拗句,生新且瘦硬。






江西诗派的整体主张与黄庭坚的旨趣有相似处,但更强调循规矩而主化,倡活法而主悟入,讲锻炼而归于自然。由于江西诗派由于多注重从外部形式上学习杜甫,所以创作往往变得生涩艰深,多因袭而少生气。

虽然如此,但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江西诗派的创作手法却对宋诗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三个方面体现出宋诗的特点:

一是忧国、畏祸、思归的思想内容,普遍反映了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面貌,折射了走下坡路的时代趋向;

二是讲“理”、讲“道”比前人更精细,有重视内心修养的倾向; 三是黄庭坚努力改变唐人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风范而追求“神似”,与整个宋代人的审美趋向一致。

江西诗派从北宋末年至南宋灭亡,一共存在了二百余年。影响颇为深远,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da221db76a20029bd642d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