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一)

2022-12-24 17:22: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一)》,欢迎阅读!
成因,对策,毕业生,高校,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代写论文是牵动全社会的热门话题。高等教育大众化因素、高等教育结构因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因素以及就业制度因素等多个层面构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采取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完善就业市场等综合措施,协调有关各方统筹解决。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对策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因素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中国的高等教育1999年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走上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道路。高校毕业生从1999年的85万人发展到2006年的413万,规模扩大了5倍之多。按照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教育深化的过程必然会出现知识失业。由于薪酬高、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前景好的就业岗位有限,很多拥有高学历的人只好去次一等的岗位就业;同时,用人单位在花费同样成本时也愿意雇用高学历的人代替低学历的人,这也可以认为是全社会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出现的必然现象。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而言,出现了教育过度问题。教育的过度导致知识失业,而知识失业又促使教育层次的进一步扩张。由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越来越被动,很多普通高校不断争上硕士、博士点,而社会成员为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必须进行下一轮人力资本投资从而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也因此获得更大进步。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2.高等教育的结构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毕业生才能找到工作实际情况是,高等院校目前的办学体制造成了办学理念落后,这种落后,既不能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又与转型期快速调整的产业结构脱节,从而加剧了大学生供给的结构性相对过剩。大学生就业与市场接轨了,但是招生仍然是计划性质,许多高校的办学模式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行政干预仍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办学成本高,机制缺乏创新,很难与就业的市场化接轨,导致专业设置及调整的落后。如高等学校存在一批创办已久的传统专业,社会对这些专业的需求总量减少,但高校由于利益的驱动仍然维持这些专业相当数量的招生规模,导致学生就业时出现因难,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学非所用。高等学校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不高,动手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另外一种现象就是不注重学校的定位,盲目追求增加所谓的热门专业,结果学生入学时的热门专业到毕业时可能又成为了冷门,从而造成就业困难〔1〕 3.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因素

大学生的收入预期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而在中国,这种高估远远超出了美国和瑞士等一些欧洲国家。 大学生就业难还表现为大学生宁愿等待,也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不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这种预期势必导致西部地区、低薪部门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困难,在劳动力市场上出现岗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现象。这种就业难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调节、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基本素质密切相关。大学生的就业难,人力资本的角度看,其实质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过程。在一个高人力资本投资预期的前提条件下,这种困难将被视为是一个必然发生的现象〔2〕 4.大学生就业的制度障碍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很多计划经济遗留的体制性阻碍,也是引发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在当前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条件下,由于高昂的工作转换成本,如户口和人事档案关系等问题,


制约着毕业生就业。研究表明,毕业生就业协议是高校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而对大学生实施就业管理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在变革的就业环境中,这一制度在实行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是就业协议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有效的约束力;二是毕业生法律意识薄弱,违约、毁约现象较为严重;三是学校对毕业生签约过程的指导、审核、管理不规范;四是就业协议的签订很大程度上要受户籍制度的制约。实践中,由于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衔接得不好,引发了许多矛盾和纠纷,亦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3〕 5.就业市场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作为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必然存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就有可能出现资源相对供给过剩或相对需求不足,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正常现象,赖于政府给予宏观调控,避免市场失灵。 二、对策

1.加大创业教育力度,积极拓展新的就业岗位

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大胆走向社会选取最佳的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展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把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思维。 加强创业教育就是要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帮助毕业生认识到社会上有许多创业机会和有利条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教育要求各高校建立自己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全新的现代教育模式,形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此外,还要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要与专业、学科优势相结合,与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全国大学生课科技竞赛相结合,营造创业教育的氛围。实践证明,通过大学生对创业计划书的设计构思及吸引风险投资的战略选择、产品的市场生存分析等一系列实践,可以达到普及创业活动必备知识的目的。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创业的自我认识水平,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方式方法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d5b22f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