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康震 解读 将进酒》,欢迎阅读!
康震解读<将进酒〉
现在再讲一篇李白的古题乐府诗《将进酒》,也是汉代短箫铙歌之一。汉代乐府歌辞原文,因为声辞杂写,故不能了解其意义。只有第一句是”将进酒",后世文人拟作,都是吟咏饮酒之事.李白此诗,也沿袭旧传统,以饮酒为题材.
这首诗用三言、五言、七言句法错杂结构而成,一气奔注,音节极其急促,表现了作者牢骚愤慨的情绪。文字通俗明白,没有晦涩费解的句子,这是李白最自然流畅的作品。
全诗转换了六个韵。第一、二韵六句合为一段.此后每韵自成一个思想段落.开头四句用两个"君不见”引起你注意两种现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比喻光阴一去不会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说人生很快便会衰老.青春既不会回来,反而很容易马上进入老年,所以人生在得意的时候,应当尽量饮酒作乐,不要使酒杯空对明月。这是第一段的内容,它也象《蜀道难》一样,一开头就从题目正面落笔。"君不见”是汉代乐府里已经出现的表现方法,意思是”你没有看见吗?"跟我们现在新诗里用”看啊”、"你瞧”一样,是为了加强下文的语气。李白诗中常用"君不见",这三个字不是诗的正文,读的时候应当快些。我们如果把两个”君不见"都删掉,也没有关系,诗意并无残缺.而且删掉之后,这一段就是整整齐齐的六个七言句,更可以看出这两个”君不见"是附加成分。在七言歌行中,这一类的附加成分,我们借用一个南北曲的名词,称之为"衬词",因为它们只起陪衬的作用,不是歌曲的正文,唱起来也不占节拍。但是,如果"君不见”三字不在七言句之外,那就不能算是衬词。李白另一首诗云:"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这又是一种用法。如果把这个"君不见”也作为衬词,则第一句只有五字,而全诗却都是七言句。如果把"君不见”认为诗的正文,则这一句有八言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说:全句仍是七言,多出来的一个字是衬字。”君不见"三字只抵二字用,应当读得快,让它们只占两个字的音节。南北曲和弹词里,这种衬词很多,因此产生了这个名词。唐代虽然还没有这个名词,但象”君不见”之类的附加成分,实在已是曲子里用衬词的萌芽。此外,李白还有一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有: 君不见,李北海, 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 土坟三尺蒿藜居。
这是构成了两个三字句,也不能说是衬词了。
第二段四句,大意说:天既生我这个人材,一定会有用处。千金用完,也不必担优,总会得再有的.眼前不妨暂且烹羊宰牛,快乐一下。应该放量饮酒,一饮就是三百杯.这一段诗,表面上非常豪放,其实反映着作者的牢骚与悲愤。言外之意是象我这样的人材,不被重用,以致穷困得在江湖上流浪.
第三段再对两个酒友发泄自己的牢骚。岑夫子是岑勋,年龄较长,故称为夫子.丹邱生是一个讲究炼丹的道士元丹邱,李白跟他学道求仙,做了许多诗送他。这里,诗人劝他们尽管开怀畅饮,不要停下酒杯.我唱个饮酒歌给你们两位听:钟鼎玉帛,这种富贵排场的享乐,我以为不值得重视,我只愿意永远醉着不醒。自古以来,一切圣人、贤人都已经寂寞无名,谁也不知道他们。只有喝酒的人,象刘伶、陶渊明这些人,倒是千古留名的.从前陈思王曹植有两句诗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是说他打猎回来,在平乐观里宴请朋友和从臣,饮万钱一斗的美酒,大家尽情欢乐谈笑,现在我们的主人为什么说没有钱,舍不得打酒呢?应该立刻就去打取美酒,来请大家喝个痛快。这一段四韵八句就是"请君为我倾耳听”的一曲歌,是诗中的歌.”钟鼎"是”钟鸣鼎食"的简用,"玉帛"是富贵人的服御.这四个字就代代富贵人的奢侈享受.诗人说,这些都不足贵重,只要有酒就成了。"主人”是讽刺他自己,也可以说是自嘲。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见现在正是"少钱"的时候。钱少,也不要紧,酒总得要喝,于是引出了最后一段三句:好吧,现在手头虽然没有钱,家里还有一匹五花骏马,还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裘,立刻叫儿子拿出去换取美酒,和你们喝个痛快,把千秋万古以来的愁绪一起销解掉。
李白的诗,以饮酒、游仙、美女为题材的最多,后代的文学批评家常以此为李白的缺点。例如王安石就说:"李白诗词,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言妇人与酒耳。"所谓其识污下,就是世界观庸俗。这种批评,虽则也有人为李白辩护,但在李白的诗歌里,高尚、深刻的世界观确是没有表现。他只是一个才气过人的诗人,能摆脱传统创作流利奔放的诗篇。至于对人生的态度,他和当时一般文人并没有多大不同.早期的生活,就是饮酒作诗,到处旅游。后来跑到长安,认识了贺知章.贺知章极欣赏他的诗,把他推荐给玄宗.于是玄宗留他在宫里做一名翰林供奉."翰林供奉”是所谓”文学侍从之臣”当明皇和杨贵妃赏花饮酒作乐的时候,找他来做几首新诗谱入歌曲.这就是翰林供奉的职务.它并不是一个官。然而李白做了翰林供奉却骄傲得很。他有好些诗自画他当时的得意情况:"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东武吟》)又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这是说王公宰相都来和他交朋友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是说当时和他饮宴的都是王公贵人。"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说从前瞧不起我的人,现在都来巴结我了。此外,他还有不少诗句,夸耀他的得意时候。大约正是这种骄傲自大态度,得罪了不少人,使玄宗左右那些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对他不能容忍,在玄宗面前挑拨了几句,他就被放逐出宫廷。他自己说当时是"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可见他自己也早就觉察到已经处于骑虎之势,正在无法脱身,而被龙尾巴一掉,便从天上摔下来了。此后,他又恢复了饮酒浪漫的生活,把自己装成一个飘飘然有仙风道骨的高人逸士,不时在诗里讽刺一下政治,好象朝廷不重用他,就失去了天下大治的机会。《盐铁论》里有一段大夫讥笑文学的话:”文学裒衣博带,窃周公之服;鞠躬踧踖,窃仲尼之容;议论传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这些话都切中文人之弊.他们平时高谈阔论,目空一切,"心卑卿相",人人自以为是伊、吕、管、晏。及至给他一个官做,也未见得能尽其职守。唐代进士初入仕途,往往从县尉做起,可是诗人中也没有出类拔萃的好县尉,而他们常在诗中发牢骚,嫌位卑官小,屈辱了他这样的人才。这种孤芳自赏的高傲情绪,从屈原以来,早就在我国文学中形成一个传统,而李白的表现,特别发扬了这个传统。我以为我们学习古典文学,对历代作家这一种世界观的过度的表现,可以不必重视,更不宜依据他们的自我表扬,而肯定他们真是一个被压制的人才。李白的诗,是第一流的浪漫主义作品,他在盛唐时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d504018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