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撒旦形象下的艺术:谈《失乐园》】 失乐园撒旦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17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约翰·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经常被人们拿来与鸿篇巨制《荷马史诗》相提并论。在《失乐园》这部作品中,有一个饱受人们关注与争议的人物形象——撒旦。很多人都觉得撒旦形象是反抗专制强权与追求自由独立的化身,但不少人也认为作者结合了圣经中的一些形象——堕落和高贵这两种贯穿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塑造出了撒旦复杂的性格。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是撒旦形象艺术之下的艺术——《失乐园》。
一、撒旦形象的复杂性产生的历史背景
《失乐园》是作者弥尔顿借用了圣经里面的故事,利用史诗一般的形式将人类最初的演变以及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变革斗争刻画得淋漓尽致,相当精彩。作者弥尔顿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所信仰的就是上帝的绝对权威,因此在弥尔顿的意识里是不会允许有任何亵渎上帝的语言和行为的,他们始终认为上帝是公平而且正义的。可是,与此同时弥尔顿又是一个主张民主自由的革命者,他倡导民主共和,最终等来的却是王政复辟,这对他内心是很大的打击。他需要用文字的形式去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愤怒,去宣泄内心的愤慨。可在17世纪的英国,由于长期受到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与渲染,人们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将撒旦纯粹地刻画成一个反对上帝的英雄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为撒旦这样一个形象的悲剧结尾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对于中国的不少读者而言,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一般都会把撒旦这样一个形象比喻成反对专制独裁的英雄。虽然撒旦这样一个形象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与争议性,但是拨开层层迷雾,弥尔顿刻画的这样一个形象始终是魔鬼的化身。
二、结合《失乐园》浅谈撒旦形象之下的艺术
(一)撒旦艺术形象的本质
上文已经有所涉及,尽管世界各国对撒旦这样一个形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而这各种各样的观点也间接导致了其形象的复杂性。但是,从本质上讲,撒旦这样一个形象依旧是魔鬼。
《失乐园》作品开篇不久,作者就描述了撒旦向所有的魔鬼宣布不管是做事还是受苦,但有一条我们是相当明确的,那就是行善绝对不是我们的任务,作恶才是我们唯一的乐事。这样一段话的描写是作者对撒旦这一形象最本质的阐述。撒旦原本是天上的大天使,他的地位仅次于上帝,可以说撒旦的身份是非常显贵的。在史诗的前两卷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撒旦挑战上帝时所迸发出的英雄气概,即使后来失败,他依旧保持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王者风范,这样的撒旦是让人敬畏的。那时候的他要求凌驾于法律之上,希望享受绝对的自由和权威,虽然这样的观念在我们今天看来依旧是大逆不道的,但是在当时那种唯上帝命令是从的情况下,能够具有那样的觉悟是非常需要魄力的。伴随着史诗的重点转向伊甸园,撒旦形象里的英雄气概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通过各种手段引诱人类的先祖和违抗神的旨意,来达到他对抗神的最终目的。这时候的撒旦形象已经不再是那个无所畏惧的叛逆英雄,而是一个偷偷摸摸而且阴险狡猾的懦弱者。
(二)撒旦艺术形象的堕落过程
受众在解读这部作品的时候要坚持从总体上来把握撒旦的形象,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点。不少人在阅读《失乐园》时一开始觉得是上帝的打压促成了他的堕落,可是仔细品读之后,才发现撒旦形象的真正堕落并不是因为他反抗上帝。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撒旦在被上帝打入
地狱之后,上帝并没有因为他的背叛而对他赶尽杀绝,恰恰相反的是,上帝还在有意识地去原谅他的背叛。而真正让撒旦形象走向堕落,出现丑恶的其实是他在实施毁灭人类计划并取得成功之后。那时候的撒旦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骄傲与霸气,而是变成了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魔鬼。在撒旦进入伊甸园之后,他的内心其实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挣扎过程,当他被上帝伊甸园的美好景象所倾倒时也动过恻隐之心,可是最后这些美好依旧没有中止他犯罪的道路。这样一个情节的设计也更加丰富了撒旦的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这样一个形象的堕落不是外因所能阻止的,而是在形象的内心已经开始堕落,也更加揭示了撒旦形象堕落的真实过程。总体来说,弥尔顿笔下关于撒旦形象的塑造是十分复杂的,而其复杂这一特征也正好说明了他堕落的全过程。撒旦的堕落有着一种必然性,这与作者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是息息相关的。在弥尔顿看来,人是高尚、光辉以及自由的精灵。可是,当撒旦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上帝的对手之后,就将人类变成了其复仇的一种工具,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自己的个人目的毁灭了别人。所以说,撒旦自始至终都是自己罪恶的奴隶,必将走进罪恶的深渊,不能自拔,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弥尔顿的人文思想。
(三)撒旦艺术形象的另一个视角分析
在作品《失乐园》中,关于上帝的形象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分析撒旦形象的视点,涉及包含弥尔顿在内的清教徒深度痛恨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可是这并不代表着要全部否决上帝,真正希望的是纯洁教会,使得人们重返真正纯洁的信仰。在《旧约》中,上帝的身份是一个专制的统治者,也就是人们必须无条件地坚决服从他的命令和意愿。而在《新约》中,上帝的身份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父亲,一个能和孩子一起友好生活的父亲,而人们对上帝的爱则是由衷而自发的。在弥尔顿的笔下,上帝扮演和象征的不仅是权威,更多的是一种无私的仁爱,同时还代表了之于整个世界的绝对统治。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他是全知全能的,他绝对的统治地位在基督教看来是与常理相符合的,可是与君权神授的王权统治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因而,诗中把上帝描绘成一个专制统治的对象显然是不合常理、缺乏逻辑的,更不用说将其看成是暴君的代名词了。这是源于上帝绝对统治的最终目的在于教人友爱,在于传授“善”,争取最大可能从恶中培养出善来。史诗中上帝对人类的先祖,也就是亚当和夏娃的态度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三、正确评价撒旦形象
马克思主义原理一直教我们在评价任何一个事物时都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对于撒旦这样一个深入人心的形象,我们应该透过英雄主义的光环去挖掘他的实质、他的真实。《失乐园》在开始对撒旦形象的描写时,写到他身穿金甲、腰佩利剑、身体魁梧硕大,甚至有帝王一般的尊严。但是笔者认为撒旦从来都不是英雄,至少作者弥尔顿不是想要表达他是个英雄。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撒旦形象的时代意义。弥尔顿将自己的人文思想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他倡导民主自由,但是最后等来的却是王政复辟,这对于一个有思想的诗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撒旦形象的桀骜不驯其实是支撑作者不断革命的原动力,只是最后撒旦的结局也象征着自己革命的失败。但是尽管如此,笔者依旧觉得撒旦并不是一个英雄,他永远都只是一个魔鬼,虽然作者有意识地将撒旦形象与自己的境遇相结合起来,让人们觉得撒旦身上有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的色彩,哪怕这样的英雄是悲壮的。但是这样依旧不能掩盖他内心魔鬼的本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cfd5f76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