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2022-09-06 02:14: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词两首》说课稿》,欢迎阅读!
苏轼
《苏轼词两首》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二首》选了苏轼作品中豪放婉约者各一,二首都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念奴·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风波》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掌握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而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另外,《念奴娇.赤壁怀古》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在本课教学上根据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如下: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二、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三、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①背诵两首词,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以《定风波》为例了解文人在人生低谷时的心灵指向与文化成因。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一共选入两首苏轼词,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教学侧重也各不相同,我考虑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授课。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这是孟子有关知人论世的名言。在必修二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曾经向学生较详细的介绍过苏轼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因此,第一课时,是着重于走进苏轼本人,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课时,运用对比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从风格入手分析《念奴娇》与《定风波》,体会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旨趣与情景交融的妙处。

第三课时,以《定风波》为出发点,探究苏轼的人生态度,与古代文人的文化理。

今天注重就第一课时进行说明。

(二)说教法学

本课拟采取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理由在于对诗词这一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蕴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其内蕴。其次,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与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而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对较少,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1 / 3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生说,师补充) 1.生平: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2)思想:

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2、其他材料:

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了不起的地方。

2)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

3)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二)自主学习

听读、朗读课文,疏通字音。

揣摩豪放派作品的雄壮气势,把握朗诵要领。 尝试背诵这首词。 (三)合作探究 (一)上阕:

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绘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2 / 3


”——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波涛力量之浩大

2、赤壁是不是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

明确:不是,注释解释。同时还有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4、试背上阕。 (二)下阕:

1、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 ——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 2、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4、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压倒了。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5、试背下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古典诗词的积累是提高文学素养汤的有效途径。 2、完成练习册。(对课堂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cd3093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