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2022-03-31 23:03: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中石,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清代学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作者以质朴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两只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本单元课文与科学有密切关系,本文表面上看是在说一件趣闻异事,但其寓意于事。其中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很值得认真体会。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一年的文言文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积累,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但是,由于还涉及一些物理知识,且本文寓意于事,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3.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质疑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难点:

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质疑思辨能力。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重点文言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的掌握情况。 (用平板“抢答”功能检测)

2.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停顿。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石兽落水——寻找石兽——找到石兽。 三、合作探究

1.故事中几位人物各自提出的寻找石兽的方法和理由是什么?根据表格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微课堂:播放视频演示石兽移动到上游的过程。 3.我们从课文得知,只有按照老何兵的方法才找到石兽,为什么呢?结合原文进行人物形象分析。(重点探究文中的两次“笑”,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要求学生把握人物角色,读出人物的语气和个性。 4.课本剧展演:(用平板“投票”功能选出“最佳主角”

5.道理启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质疑思辨 1.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你的看法呢? 提供资料链接:

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栓系浮桥所需的锚碇系统。后


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资料见《唐铁牛与蒲津桥》《山西文史资料1999Z1)

明确: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应认识到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遇到事情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不能主观臆断。然而现实生活中,主观臆断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2.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

五、总结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培养起“实事求是、克服臆断、拒绝盲从、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同步》本课练习。 3.课外阅读《阅微草堂笔记》 七、板书设计

僧——求之下游——无迹

河中石兽 讲学家——求之地中——未得 实践出真知 老河兵——求之上游——果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ca01bd7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0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