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二语习得过程中中间语言的研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二语习得过程中中间语言的研究
作者:王洪磊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第12期
摘 要: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中间语言所起到的作用已然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中间语言的定义、特征、内涵与外延的分析和研究势必会进一步推动二语习得相关研究的进展,也会为学习者提供更好、更准确的学习指导。 关键词:二语习得;中间语言;中国人日语学习者 一、中间语言研究概述
二语习得的研究始于外语教育,因此中间语言在定义时其前提条件即“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关于中间语言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便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P.Corder于1967年提出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过渡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的概念,进而又于1971年提出“特异方言(idiosyncratic dialects)”的存在。W.Nemser在其著作中论证了二语习得过程中“近似体系(approximative system)”的存在。但首次以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IL)的概念来为这一特殊的语言体系命名的是L.Selinker,他认为母语过渡到目标语过程中的语言体系同时受到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影响。在他的“中间语言假设”理论中,把影响外语学习者的因素归结于一个“共通的语言体系”,而且该体系会随着学习进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母语语境下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误用现象恰恰是受这一“共通的语言体系”的影响。之后,对中间语言的研究与讨论就延续了下来。 二、中间语言的构成及特征
中间语言不是一门特定的语言,而仅指学习者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体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中间语言体现了母语对二语学习者的深刻影响和其遵循一定习得顺序与发展过程的特点,但仅把中间语言理解为母语是不恰当的,中间语言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语言体系,其构成要素既包括本民族的共通语,也包括学习者生来自父母、自外界习得的语言(及语言知识)。按照语言迁移的理论,中间语言也绝非一成不变的。
中间语言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作用时具有几个鲜明特征,而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僵化现象。L.Selinker把产生僵化现象的原因归结于五点:语言迁移、过渡概括、训练迁移、学习策略、际策略。对僵化现象的研究,我国学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且已经成为定说的研究结论也为数不少,在此不赘述。在二语习得的各个进程中,中间语言的四个特征表现的程度各不相同,而越接近目标语言时中间语言的变化也越小,从而也越趋向于目标语言。从语法构成来看,中间语言语法也自成体系,既不同于母语语法,也不同于目标语语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中间语言影响下的二语习得过程 1.可渗透性
中间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系统。中间语言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可渗透性。以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形容词的习得过程为例,受中文母语表达的影响,在开始阶段,他们的过渡语中存在着用于表示修饰意义的形容词,且形容词放在名词前加“的”,因而形容词加“的”修饰名词最先出现在学习者的形容词表达中,如: これは美しいの花です。 それは面白いの本です。
当中间语言发展到下一阶段时,上例中的“の”被修正掉,就会出现下面的形式: これは美しい花です。 それは面白い本です。
当日语学习者的中间语言达到高级阶段时,形容词的各种正确形式才被习得,而且像形容词的过去式、形容词的副词性用法等形式才作为固定的单位被习得,这样才有了如下的形容词的正确形式:
昨日の映画は面白かったです。 週末を楽しく過ごしました。
形容词的灵活运用直到最后阶段才被习得。由此可见,学习者的中间语言体系在不断被新知识渗透的过程中得到修正而更靠近目标语。如果中间语言不具有这种可渗透性的特质,则会造成中间语言的僵化,从而导致二语学习过程停滞不前。 2.稳定性
迫田(2001)以日语中的コ·ソ·ア指示词用法的习得过程为例对中国日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对大多数日语学习者来说,コ·ソ·ア指示词用法的习得过程为:コ指示词的语法意义→ソ指示词的语法意义→ア指示词的语法意义→ア指示词的抽象意义。中国日语学习者即便达到高级阶段也会出现诸如下面的错误,而这种目标语使用上的长期谬误便是中间语言的僵化现象。 A:日本のお見合いはレストランでご飯を食べながらするの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B:中国でもこれ(→それ)はありますよ。(中国语话者)
概括起来,中间语言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目标语学习产生积极意义的相对稳定状态;二是中间语言的消极稳定状态,即僵化现象。如何规避僵化现象,如何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使中间语言产生更好效能,不仅是外语学习者更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中间语言的研究意义
正如Selinker所言,对多数学习者来说,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是从中间语言起始重新组织语言材料,以与特定的目标语言达成一致,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中间语言的变化。中间语言由连续不断的节点向目标语靠近的过程就是二语习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反复、有曲折、有稳定,但每一过程都是中间语言不同的表现。把握每一个表象的积极意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的必要条件。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最佳的语言输入,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机会,正确评估学习者在某一时点上具有的目标语水平,最大限度地从客观上减少和避免僵化现象的产生。同时,提高中间语言的监控意识,最大限度地推动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朱治中.中间语言[J].国外外语教学,1986(3):17-22.
[2]李炯英.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30年综观[J].国外外语教学,2003(4):19-24. [3]迫田久美子.第二言语习得研究[M].东京:アルク,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c1faa3af524ccbff12184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