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论文

2023-01-05 14:25: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论文》,欢迎阅读!
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论文
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期末论文

本学期选修了“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这门课,对中西方哲学思想有了些粗浅的认识,开拓了知识面。

关于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我的观点如下。

哲学比较,以哲学自我认同为基础,既是不同哲学之间历史的和现实的对话与融通,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哲学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哲学比较既包括不同民族的哲学哲学派别的哲学和不同哲学家的哲学以及不同哲学家的不同哲学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共时性的比较,也包括同一民族、同一哲学派别、同一哲学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的哲学念、命题和思想的历时性的比较。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对自己时代声音的回应和对自己时代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终极性思考和回答。中西方哲学想分别代表了中西方各具特点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所以在共时性角度而言,中西方哲学思想具有比较的可能。而任何哲学也都是哲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都是连续性和阶段性、传统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中西方哲学思想在历时性的角度来看,也具备了比较的可能性。

中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像其他所有哲学发展一样,出现价值取向、价值理想跟现实实践结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构成了哲学比较——认同与反思对话与融通、解构与建构的最初的动力机制。这也是中西哲学比较的必要性所在。如果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的中西方哲学较,是在“救亡图存”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以西方哲学范式整理中国哲学思想资料的比较研究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西哲学比较,则是在“和平与发展”“改革与开放”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以西方现代哲学或后现代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反思和解构,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以西方哲学范式整理中国哲学思想资料所建构起来的“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的发生为契机,以当代中国哲学的原创建构为旨归,不仅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比较的性质和意义,而且更承担着对话与融通、反思与建构的双重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对于中国而言,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必须以中国哲学文化身份认同为基础,既是对民族“自我”的终极关怀,也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方式、生存命运和生存意义问题的理论回应。可以这么说,全球化交往实践的纵深发展和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价值重建的现实诉求,不仅为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具有无限的可能性的思维空间,而且为新一轮的中西方哲学比较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比较,同与反思、对话与融通、解构与建构,找回和挺立“中国哲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自我”; 在超越中西哲学各自的“地方性”知识的局限性的同时,回归哲学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性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反思和批判、引导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价值和功能;在深化对哲学自我理解的同时,为中国哲学新范式和新形态的原创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为逐渐生成的“当代世界


哲学”的原创建构提供丰厚的思想理论资源。



在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中,我们能够获得许多启示。

13世纪到17世纪,西方展开了文艺复兴,使正处在传统封建神学束缚中的思想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这也为1718世纪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718世纪,西方从原先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在思想发面,则存在两种思潮,科学和理性主义,要求人们以这两种思想对待社会自然,该思潮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经济得以发展,但人们在思想上依旧处于保守状态。正如同17世纪18世纪,除英国和荷兰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实际处于封建社会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人们对于先进社会的看法。人们对自身的理性认识逐渐与现实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学和理性得到高度重视。文艺复兴时期曾经被大力弘扬的主体性和人本精神在以后的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发展中逐步转化为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考察。

当时启蒙运动在法国,提出了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民主科学和理性。大大解放了人们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和理解,政治社会转向人文主义,形成了西方进步思潮,同时给资本主义以后的发展带来了条件。工业文明的发展逐渐成为西方各国的现实,考察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是与尊重科学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识就是力量,而人的主体认知方式和能力是获得科学真知的前提。人类认知的方式也关系到人类认识的准确性,决定着人类认识自然、开发自然、获取真理的程度。理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所形成的科学技术理性主义成为西方工业文明时代日益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人们借助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的社会生产力,工业文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理性主义的支配下,人们不断念诵着科学技术的优点,认为只要掌握了科学技术,人们就能创造一切,解决一切问题。

而我国,在17,18世纪处于明朝到清朝的转化。清朝政府是外来民族,看到明朝的文化先进,没有想到要变革,而是提出要把明朝的东西完全继承,反对人们在思想上创新,使得文化保守落后,成为一潭死水。莱布尼兹曾向康熙皇帝提出在中国建立科学院,形成科学研究网络,可最终不了了之。

思想上的死水也成为我国被列强侵略的政治基础。在中国被侵略的同时,西科学人文主义对我们的影响则是孙中山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提出彻底推翻帝制。以及在此之前,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也遭受失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



而回到当下,着眼现实。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西方工业文明的昨天在一定意义上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商品经济市场机制、科学技术的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bfe1d61af1ffc4ffe47acd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