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格律一三五可变

2022-08-25 16:15: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汉语中格律一三五可变》,欢迎阅读!
汉语,格律,可变,古代,一三五
古代汉语中格律一三五可变

关于格律诗

由于“一三五不论”是做律诗的常规,当然可以不论。 而百度上搜来的诗律,都是按今人理解所为,几乎没有敢于列出第五位不论的,也是新手学诗的遗憾。我曾在博客里为此做过说明,并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常规列出过各类定格。

就是您举的例子,也是可以变通的。平平仄仄平,改成(平)平(仄)仄平就完全可以了。

要点是一三位同时改变平仄。

同理,七言句三五位同时改变即可,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类句子名家律诗中常见,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看出,除了会造成三连平的那句第五位不能变,其他都是可变的。

五言句,去掉前两位即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考虑采用拗句,律诗一共四种形式,不外乎这四种句式组合。

一三五不论,可以为创作提供更大更方便的空间。 五言律诗的格律

平仄定义:是中国诗中用字的声调。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

平调:分两种,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近体诗的格律在唐朝逐渐定型以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依然深受欢迎。

书店里关于诗词的书籍销量一直很好。相信绝大多数人从小都接受过唐诗的启蒙。或许,这就是中国人从骨子里蕴藏着“平平仄仄”诗韵的原因。然而喜欢是一码事,写作又是一码事。

初学写作的朋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恰恰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格律给我们的束缚。

克服了这个困难掌握了格律,就可以驾驭它,用它演奏你最优美的旋律。

反之,躲避它,畏惧它,它就成了束缚你的绳索。

当别人用格律诗唱和联句时,你只能是这台音乐会的看客,否则,你发出的音符很难与那台会和谐。

来吧!让我们看看格律这个东西究竟有多难,或许,在你用了小小的一点点时间和精力以后,你会说:就这————没有什么嘛!一、近体格律诗我国古代的诗歌,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


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

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而把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诗体。

称之为“古体诗”,“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前人概括为四句话:“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对仗恰当要工整,用韵都要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bc5ee06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