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森林狂想曲》︳人音版(五线谱)》,欢迎阅读!
![五线谱,狂想曲,下册,教案,森林](/static/wddqxz/img/rand/big_90.jpg)
《森林的歌声》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5单元《风景如画》聆听《森林的歌声》 【课 时】 第三课时 【课 型】 欣赏课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聆听,模唱,模仿,表演等活动充分体验音乐。
3、认知目标:能用人声表现各段主题曲调,能听辨音乐的各段主题曲调,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的顺序,知道乐曲主奏乐器以及创作的相关背景。
【教材分析】
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乐曲由大致相同的两部分构成。三个主题音乐用不同的配器重复出现。A部分1、2、1、2、3、1和A1。A1开始部分旋律的流动变为持续的长音并作半音上行,营造了深邃、神秘的气氛。接着仍然按1、2、1、2、3、1的顺序将音乐重现,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森林的歌声》选自《森林狂想曲》。这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自然糅合后带给我们一种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不带一点修饰,不带一点剪辑的纯自然声音。 【教学重点】
能听辨音乐的各段主题曲调,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用人声表现各段主题曲调,初步感知笛子、小提琴、吉他三种乐器的音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学情分析】
四年级处于小学中段,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思维上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音乐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与听辨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怎样参与到音乐中活动中,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方法,直观和具体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此学习中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有进一步提高。
教学 流程
开始 部分
教学 内容
创设 学习情境
师 生 活 动
师: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场音乐会,不过举办的地点有些特别,是在一个大森林里。
达标意图
激发学生 聆听兴趣
二次 备课
PPT森林风光图片
新 授 部 分
1、初听乐曲,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大森林?有谁参加了音乐会?
2、师总结,揭示课题:大家刚刚听到的这首乐曲是由大自然真实的声音与乐器演奏的美妙乐音交织而成,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热闹、欢乐的大森林,曲名是——《森林的歌声》。 3、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参演动物的叫声主要在乐曲的哪里出现?认识乐曲中出现的动物和听辨它们的叫声。 4、听辨三个主题旋律。
a聆听主题一,感受音乐特点。
初步感知乐曲
结合音乐本体
PPT 动画视频
师;森林音乐会如此热闹,我们也加入进来吧 !老师先唱两句 感受乐曲的风(师创编歌词自弹自唱主题一旋律)学生试唱歌谱歌词。
格特色
播放主题一,设问:你发现了什么? b出示主题二,用la音模唱。 c出示主题三,用lu音模唱。 d跟琴完整演唱三个主题旋律。
5、聆听乐曲第一部分,设问:每个主题出现了几次?它们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要求学生拿出纸和笔边听边记 ) 6、分别播放三段旋律,要求学生听辨是哪个主题旋律和主奏的乐器,认识笛子、小提琴、吉他三种乐器并模仿演奏。 7、复听乐曲第一部分,按照主题出现的顺序边听边记录主奏乐器。
8、聆听乐曲第二部分,设问:乐曲第二部分主题出现的顺序和主奏乐器又是怎样的?(同样要求学生边听边记) 9、复听全曲,完整演绎
师:现在,老师将你们分成笛子组、小提琴组、吉他组,大家和动物朋友们一起参加音乐会的表演吧!(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
题和主奏乐器
参与音乐活动通过聆听、歌唱、模仿、演奏等听辨记忆主
模仿笛子、小提琴、吉他演奏表现乐曲)
10、师小结,简介音乐制作背景,进行环保教育。
拓展 环节 结束 部分
观看鸟类狂欢动画视频
进一步感受大自然音乐的和谐美妙,加强环保意识 回味音乐,加强记忆
学生随《森林的歌声》音乐出教室
森 林 的 歌 声
器乐曲
吴金黛曲
1 2 1 2 3 1
设计
板书
(一) (1)吉他 小提琴 小提琴 笛子 合奏 笛子
(2)笛子
(二) 笛子 吉他 小提琴 笛子 合奏 笛子
教学反思
欣赏课的教学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需要多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课型,相对于其他课型的教学,它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多一点,而是好多倍。首先要反复看教材教参,反复聆听音乐,其次,花大量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做好摘录。然后备课,根据备课再去寻找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制作课件。上好一节欣赏课需要准备很久很久。这些困难虽客观存在,但也成为我停滞不前的借口。
这一次欣赏的内容,器乐曲《森林的歌声》,虽然我对这首作品的旋律和结构比较熟悉,但在仔细研究教参,和查阅有关资料以后,才发现自己对作品的了解是多么浅薄。静下心来,对照曲谱,我一遍遍,一段段地反复聆听乐曲,音乐的很多细节和特点逐渐清晰起来,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引导学生去欣赏这首作品,了解作品的特点呢?想到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话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于是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想的最多的就是,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让他们学有所乐,乐有所获。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更应以聆听为主,在本节课中,我除了借助图片、视频等手段,激起学生的视觉感官外,从音乐本体出发,重点抓住乐曲的三段主题旋律和主奏乐器,通过学生的听、唱、奏、演等实践活动,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在上完本节课后,我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仔细想想整节课,发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上还关注得不够,例如:关注了歌唱的声音忽略了歌唱的坐姿,肯定了少部分积极踊跃的孩子,忽略了大部分不爱表现的孩子,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的往前赶。另外,在教学语言上还要更简练和美化,让美的音乐,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bbcd220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ea.html